住宿:
在乌镇当然是住镇上好喽,镇上居民都比较厚道好客,为人热情。住在镇上居民家,不仅可以逃掉100元的门票,还可以体会到水乡人家原汁原味的生活,也等于找了一个当地导游。
在这里推荐一家,东大街251号陈叔叔家,就在小河边,既可以住宿,又可以吃饭,逛累了回来在临河边的桌旁休息一下,喝茶谈天,看小桥流水,实乃一大乐事。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极其热情。黄磊大帅哥在乌镇拍戏的时候,就经常在他们家吃饭,还有与女主人的合影挂在墙上呢,乌镇仅此一家哦!(电话0573-88718365)
住镇上要先预约,提前一两天就可以了,房东会在镇口接你,然后带你从小路进镇,至于门票嘛~哈哈~
平时两三个人80元就可以住下,黄金周得120。和那好几百块的门票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如果他家住满了,也可以托他帮着找邻居家住。镇上几百户人家之间都互相认识,有什么事情都会互相照顾。东大街269号李阿姨家也挺不错的。(电话0573-88718202)
饮食:
吃饭最好也在陈叔叔家,他家的酱鸭实乃一绝,连黄大帅哥都赞不绝口呢。吃饭的地方倚河而建,支起窗户,雨后清凉的河风扑面,十分惬意。当地规定,镇上居民不准私自营业,所以像住在居民家,吃在居民家,都是不允许的。一般都要预订。事先要说好吃什么菜,以便房东有时间准备。
推荐菜式:
红烧羊肉(农家小羊肉,28元):是所有朋友都推荐到的一道菜,我们当然点了,果然名不虚传。胡羊肉,配以黄酒、茴香、八角大料等炖得香烂不腻,没有丁点骚味,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了。恨不得连汤汁都喝下去。
香干马兰头(12元):是陈老板推荐的,他说很多人吃了一盘,会再点一盘的。果然如他所说,我们也加点了一盘。据说他们用的马兰头这种青菜,是农民拿着剪刀,在农田里一点一点剪出来的。
清蒸白丝鱼(25元一条):据说是当地有名的鱼,我们觉得鱼挺不错,就是蒸的老了一点,而且做法有点像咸鱼。
清炒蚕豆(8元):怪味胡豆、五香胡豆、椒盐蚕豆、茴香豆就吃得多了,新鲜的蚕豆味道绝对不同,值得一试。
酱爆螺蛳(8元):就是炒田螺,但味道好极了。
还有一样,连在陈老板家吃饭的其他食客都向我们推荐,来了江南一定要喝些米酒,都是用糯米酿出来的。我们要了些,醇香中微微带点酸,喝下几口,酽酽的,身体马上暖和起来。
我们两个人只花了60块,感觉还是挺划算的。
湖州什么有好吃的东西
乌镇
当地规定,镇上居民不准私自营业,所以像住在居民家、吃在居民家、在居民家买工艺品,都是不允许的,一般都是一早一晚进行,或偷偷进行的。越是偷偷摸摸,越刺激。担心保安像游戏机里的机动战士,随时跳出来收票。
张叔叔的妻子洪阿姨带着我们到了一家他们认为味道、价钱都不错的人家吃饭,老板姓陈,地址在东大街251号临江阁。吃饭的地方倚河而建,支起窗户,雨后清凉的河风扑面,十分惬意。
除了让房东介绍,你也可以选择在房东家吃,但是事先要说好吃什么菜,以便房东有时间准备。我们第二天就要求在房东家吃面,张叔叔做的羊肉面挺不错。
推荐菜式:
红烧羊肉(农家小羊肉,28元。听说也有25元的,但是没找到):是所有网友都推荐到的一道菜,我们当然点了,果然名不虚传。胡羊肉,配以黄酒、茴香、八角大料等炖得香烂不腻,没有丁点骚味,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了。恨不得连汤汁都喝下去。
香干马兰头(12元一盘):是陈老板推荐的,他说很多人吃了一盘,会再点一盘的。果然如他所说,我们也加点了一盘。据说他们用的马兰头这种青菜,是农民拿着剪刀,在农田里一点一点剪出来的。
清蒸白丝鱼:老板推荐的,据说是当地有名的鱼(35元一条),我们觉得鱼挺不错,就是蒸的老了一点,而且做法有点像咸鱼。
清炒蚕豆(好像是8元,反正不超过10元):怪味胡豆、五香胡豆、椒盐蚕豆、茴香豆就吃得多了,新鲜的蚕豆味道绝对不同,值得一试。
酱爆螺蛳:就是炒田螺。
还有一样,连在陈老板家吃饭的其他食客都向我们推荐,来了江南一定要喝些米酒,都是用糯米酿出来的。我们要了些,醇香中微微带点酸,喝下几口,酽酽的,身体马上暖和起来。
我们五个人一共花了120多元,觉得划算。
乌镇工艺品没什么
义乌
.义乌的大排拉面,(胖子拉面)原来在新马路上,现在搬到化公路上,换了位置味道还是一样好吃,面条筋斗,topping都很多,很实在,现在猪肉价大涨也没见他少分量.果然是经营多年的拉面馆啊,汤底绝对鲜美无敌.难怪每次去都爆满.(胖子拉面的对面就有很多做东河肉饼的,所以想吃两样美食的,很方便,点了这边的面条,再去对面拿肉饼)
2.东河肉饼: 凡到过义乌的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您走进那朴素的店堂,临桌而坐,两眼直瞪瞪地望着师傅手中的那块面团,随着他双手的旋转扯拉,一个薄如宣纸的大饼便拉扯而成。紧接着师傅又把它放进一口平底锅中。随着滋滋的油煎声,不稍一分钟,一个散发着薰香、色若琥珀的肉饼就会摆到您的面前。这饼叫“东河肉饼”,其实应叫“夹肉双层麦饼”。这饼诞生地在义乌东河乡的东河村。
春节要出去旅游,上海杭州绍兴宁波乌镇苏州,有谁能告诉我这几个地方的特色美食
1.竹笋炖排骨:此菜采用安吉名贵的马蹄笋加上新鲜的排骨, 炖出来的排骨汤非常鲜美,定会让人食欲大开。
2.油焖笋:油焖笋不只是餐馆里罕见的特征菜肴,也是最家常的做法之一。次要原料是春笋,工艺是炒,焖的工夫一定要长,才干更好的入味,浓油赤酱,看起来跟红烧肉非常类似,口味咸鲜。
3.清水煮:望文生义就是用清水爆火煮熟竹笋,完全不添加任何的辅料,可以更好地品味到笋自身的鲜味。食之清新可口,舌尖微甜。
4.百笋宴:是浙江安吉传统的汉族名宴。安吉有中国竹乡的美称,竹笋鲜嫩爽口,香美洁脆,其营养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素食。竹笋性味甘寒,具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去烦、利尿等功能。
5.安吉白茶:生善于原始植被丰厚、森林掩盖率70%以上的天目山北麓,此处山川隽秀,绿水长流。安吉白茶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由于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6.毛笋干烧肉:此菜采用天目山优质野生毛笋,切片或丝与肉、蔬菜做成荤菜。营养丰富,又是高纤维的山珍蔬菜,味道鲜美。
7.安吉本鸡煲:竹林间本鸡是一大特色菜,所谓“餐无本鸡,未到安吉”。本鸡全部放养于大自然的竹林间,本鸡自己捕食并同时配合谷粒喂养,饮用水为石涧山泉,绝对绿色无污染。安吉本鸡煲汤色晶莹,香味浓且醇厚。
8.笋蒸石鸡:此菜用当地的土鸡和笋特制而成,很具地方风味,石鸡肉质鲜嫩,滋味醇厚。
9.梁山宝菜:梁山宝菜综合了青菜、萝卜、老姜、大蒜等9种高山蔬菜,用祖传秘方经独特工艺加工而成。梁山宝菜解酒提神、多味可口,又是宋帝御赐皇宫第一菜。
10.鱼丸汤:鱼丸汤在台湾各地的资料不同,台南用虱目鱼,高雄选旗鱼,花东罕见鬼头鱼。美妙的鱼丸汤,要用活鱼来做,汤头用大骨,鱼肉熬制,汤清甘美,鱼丸咬起来爽口有弹性,有鱼的鲜美和肉的醇厚。
11.红烧羊肉:乌镇的红烧羊肉,选用本地当年的“花窠羊”,即青年湖羊为原料,配以红枣、冰糖、老姜等,土灶木柴大锅烧制,味鲜而不膻。羊肉甘温,经归脾肾,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开胃健力之功效。
12.白水鱼:选用太湖野生的白水鱼,剖洗后,在鱼背上均匀的片上8刀,用葱、姜、盐和本地米酒腌制2-3小时,洗净后放入盘中,加上鸡油、土菜油、姜片上笼蒸 6-7分钟,取出后撒上葱花即成。
为什么乌镇的每一家餐馆都有东坡肉和白水鱼
上海:
南翔小笼包可以去尝尝,其他都是全国各地的美食了
杭州:
杭州传统名菜:
首推“西湖醋鱼”是杭州名菜中的看家菜。如今烹制西湖醋鱼最为有名的是孤山南麓的百年老店“楼外楼”。西湖醋鱼,又称"叔嫂传珍",传说是古时嫂嫂给小叔烧过一碗加糖加醋的鱼而来的。选用体态适中的草鱼,最好先在清水氽熟,要掌握火候。装盘后淋上糖醋芡汁。成菜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酸甜可口,略带蟹味。
其次“杭州酱鸭”选用当年饲养成熟的肥壮鸭子,经先腌后酱精心制作而成,其肉色枣红,芳香油润,富有回味,是一道佐酒佳肴。鸭子先腌后酱,肉色枣红,芳香油润,咸中带鲜,富有回去味,是杭州传统的风味名菜。
再有“干炸响铃”它系用优质豆腐皮裹入里脊肉末,切成寸段,油炸而成。若裹入笋末、香菇末及马铃薯泥,则成为素食者喜爱的“素响铃”。
“东坡肉”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焖制此菜,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是杭州传统名菜。
下面的是杭州特色小吃: 猫耳朵(一种面点,每个有指压盖那么大,最考究厨师的手艺了)、小鸡酥 、片儿川面 、葱包桧 、杭式榴莲酥 南方迷宗大包、吴山酥油饼。你可以去知味观连锁店去尝尝,吴山广场西湖边都有分店。
绍兴:
老酒,臭豆腐,绍兴腐乳,麻鸭,香糕,梅干菜烧肉算是很受当地百姓欢迎的一道家常菜了。另
外酱制菜肴也是小有名气,如酱鸭、酱鹅、酱菜等。还有与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孔乙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茴香豆,早已成为远近皆知的绍兴地方小吃。
宁波:
海鲜是当地最特色的,你可以去品尝海鲜大餐了。
乌镇特色小吃:薰豆茶
薰豆茶又称烘豆茶,豆茶的主要原料是薰豆。薰豆的加工制作:首先要选上好的嫩毛豆,必须是秋季的晚黄豆,以香粳豆为佳。将新鲜晚豆在淡盐水中煮到半熟,捞出,沥干,然后盛在铁筛中,架在炭火上烘薰。烘薰的必须是炭火,不可用柴火或煤火,否则染烟火气和煤气...
乌镇羊肉
桐乡是湖羊的主要产地,用湖羊肉作原料烧制的红烧羊肉是这一带的传统菜肴,而尤以濮院、乌镇烧制得最为出色。
三珍斋酱品
三珍斋酱鸡选用本地农民当年放养的土种雌鸡作原料。加工时整体烧制,原汁浸烧,三次出场;再放入上等酱油、黄酒、白糖和香料等佐料浸烧;出锅后又得涂上一层麻油,方告完成。这样烹制成的酱鸡,外观酱红油亮,入口脆嫩鲜美,后味无尽。
三白酒
三白酒何谓三白?《乌青镇志》说得明白:“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
姑嫂饼
姑嫂饼油润麻香,入口酥松脆糯,咸甜适中,不腻不寡,充满乡野滋味,但不粗砺。 姑嫂饼在乌镇至少已有数百年生产历史了
苏州:
歌谣传唱:“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生煎馒头蟹壳黄,老虎脚爪绞连棒……”
苏式鲜肉月饼
南方人少有不爱苏式月饼的,看起来金黄油润,吃起来皮层酥松,口味甜咸多样。甜馅料有松子仁、核桃仁、玫瑰花、赤豆等;咸馅料有火腿、虾仁、香葱等。其中惹最多人回味无穷的,恐怕还是鲜肉月饼。老字号的摊位前,常年都能见到等待月饼出炉的队伍,中秋佳节更是供不应求。
品尝法门:最要紧是皮薄馅大,酥层清晰不乱。
枫镇大面
鲜有一碗面,会像枫镇大面这样带给食客扑鼻的酒香,因为吊汤的时候除了常见的肉骨、鳝骨外,还加入了酒糟和螺丝。浇头是一块焖肉,但也和普通的焖肉不同,它是白色的,做法复杂,且焖制时不能放酱油,纯粹靠盐调味。于是,焖肉肥美,入口即化;面汤鲜滑,酒香醇厚。
品尝法门:只在立夏到立秋两个节气之间供应。老苏州人总说,炎炎夏日,吃一碗雪白大面,出身大汗,自会觉得腋下生风。
红白汤奥灶面
红油爆鱼面,白汤卤鸭面,尝过奥灶面的人,多半难以忘怀那汤清面爽、浇头醇美的独特风味。胥城大厦的国家级餐饮大师潘小敏十多年前亲赴昆山奥灶面馆学艺,让正宗奥灶面落户苏州,且不断改进配方和口味,汤水更精致,滋味更丰厚,浇头除爆鱼、卤鸭外,还添了焖肉和野生虾仁
鸡头米羹
苏州人吃“水中人参”鸡头米有很多讲究。一是要吃南塘的鸡头米,质量最好;二是买少量,一次吃完,吃的就是那带着水的气息的新鲜味道;三是一定要赶在中秋时节吃,一旦错过,就只能眼巴巴地等来年的上市了。
蟹壳黄
蟹壳黄,形如蟹壳,色如蟹黄。苏州人嗜茶,旧时茶馆里,点单率最高的两种茶点之一,即是蟹壳黄。在曾经物质匮乏的年代,极偶尔的,能把蟹壳黄当作早点心,那种齿颊留香的感觉,注定要成为美好的永恒。颇受人喜爱的传统茶食中,椒盐味的袜底酥也是一道。小小酥饼,做工考究,一层层薄如蝉翼,真正见功夫。
鱼味春卷
苏州春卷皮的烙制堪称一绝。厨师一手持锅,一手抖动面团,一掀就是一张,干净利落。春卷皮更是薄如纸,圆如镜,透明柔软。鱼味春卷,顾名思义,用鲈鱼肉辅以虾仁制成馅心,鱼味浓郁,“鱼米之乡”的地方特色鲜明。
油氽紧酵
“氽”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烹调术语,又称浸炸;紧酵,指用酵量少,蒸后紧实,氽后外脆内松。苏州人更乐意称它“兴隆馒头”,含兴旺发过之意。也正因着这份美好的含义,故在冬令上市,作为春节亲友间的馈赠吃食,往往供不应求。
小馄饨
小馄饨是江南人家最寻常可见的小点。几乎透明的皮薄如绉纱,中间透出一点粉红色的肉馅,盛在最常见的白瓷汤碗里,清澈的汤里撒上些碧绿生青的葱花蒜叶、嫩黄的蛋皮丝,又或再添少许紫菜和虾皮,汤鲜味美,意犹未尽。
推荐餐厅:凤凰街集贸市场旁的馄饨店
品尝法门:小馄饨汤水的滋味至关重要,久熬而成的骨头高汤,鲜得眉毛都快掉下来。江南的味道全在这一碗小馄饨里了。
估价:3元/份
糖粥
“笃笃笃,卖糖粥”的儿时童谣深入人心,糖粥的软糯香甜也同样令人难忘。苏州的糖粥是颇有名气的,加了赤砂糖的糯米粥先盛入碗中,表面撒一层红色豆沙,有红云盖白雪之美。吃时拌匀,入口热、甜、香、糯。
品尝法门:最传统的苏州糖粥里,红色的豆沙是由蚕豆和红糖水制成,而非赤豆烧成。
估价:3元/份
酒酿饼
春节一过,街上就开始弥漫起酒酿饼酸甜芬芳的滋味。酒酿饼,是春天时令的苏式食品,只卖一季。外观形似小月饼,馅料有豆沙、芝麻等。尤其是玫瑰馅,白皮红瓤,似要渗到皮上来。趁热咬一口,喷香、酸甜、脆嫩,皮软、馅甜、味糯,有一种饼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桐乡的十大美食是什么?
东坡肉,又名红烧肉、滚肉、东坡焖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区特色传统名菜。东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差异,有先煮后烧的,有先煮后蒸的,有直接焖煮收汁的。
红烧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异,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夹起一块尝尝,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江南水乡的衣食住行
桐乡美食评选活动刚结束呵呵 \x0d\这十大招牌美食分别是——\x0d\ \x0d\ 桐乡羊肉\x0d\ \x0d\ 桐乡民间,有“一冬羊肉赛过几斤人参”的说法。这里是湖羊的主要产地,用湖羊肉作原料烧制的红烧羊肉是桐乡一带的传统菜肴,尤以濮院、乌镇烧制得最为出色。桐乡红烧羊肉选料十分讲究,一定要以当年的“花窠羊”,即青年湖羊为原料。这种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细腻多膏,佐料一般有萝卜、酱油、黄酒、红枣、冰糖、老姜等,需先用大火、后用文火烧煮,火候全在于烧制者的灵活掌握。\x0d\ \x0d\ 桐乡风味煲\x0d\ \x0d\ 桐乡煲是桐乡人自创的一种美食,江浙一带一直以来的饮食风味以清淡为主,而桐乡煲却有异于当地的风味。近几年来,桐乡煲以麻、辣、鲜、香的独特口味,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它有很多种类,人们熟知的有老鸭煲、黑鱼煲、土鸡煲、牛蛙煲等。\x0d\ \x0d\ 桐乡特色面\x0d\ \x0d\ 桐乡特色面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阿能面”,是桐乡特有的风味面食。1996年,庄冠能夫妇在桐乡市区邵家桥边,用简易棚搭建起了一家小面摊。由于阿能师傅烧的面味道独特,慕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如今,“阿能面”已经在桐乡乃至嘉兴地区有了很大的名气,不少面店都挂上了“阿能面”的招牌,似乎“阿能面”就是好面的代名词。\x0d\ \x0d\ 三珍斋卤味\x0d\ \x0d\ 大约在清道光年间,三珍斋在秉承乌镇饮食文化传统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又历经多年的摸索和创新,逐步形成了“三珍斋”自己独特的加工工艺、制作技巧和优选配方。当年,茅盾居住上海时,便常购买“三珍斋”产品,或自食,或作为家乡的土特产馈赠亲朋好友。\x0d\ \x0d\ 东方老鲜\x0d\ \x0d\ 在名菜“鱼咬羊”的基础上,桐乡东方大酒店餐饮总监、中国烹饪大师章晋发经过10多年的配方研究和反复改良试验,成功开发出了适合现代人口味、纯天然的绿色保健菜肴“东方老鲜”。“东方老鲜”由桐乡本地鳜鱼及秘方精心烹制而成,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此菜曾荣获浙江名菜、江南最佳风味菜、中华营养保健菜、中国名菜等荣誉称号,在全国淡水鱼烹饪比赛多次荣获金奖。\x0d\ \x0d\ 富贵喜蛋\x0d\ \x0d\ 喜蛋是桐乡当地的传统菜肴,它用土鸡蛋煮熟,一剖为二,另一半用肉末捏成半球粘在蛋上,称为“合双喜”,也叫“鸳鸯蛋”。富贵喜蛋结合传统做法,肉蛋搭配,色泽红亮,口味醇厚。如小元宝叠成锥状,红绿白和谐搭配,浓浓的喜味,溢上心头。\x0d\ \x0d\ 桂花糖炒年糕\x0d\ \x0d\ 桂花糖炒年糕是桐乡地区一种非常有名的糕点,几乎家家都会做。它用料易得,桂花、年糕,都是家常物品,做法也简单。这道点心香软可口,制作简单,是很多百姓茶余饭后的选择。\x0d\ \x0d\ 定胜糕\x0d\ \x0d\ 相传,南宋后期,战事不断,乌镇百姓为了迎接打仗得胜回来的将士,特制了一种点心:将糕点制作成梅花状,外层是精致的香米和糯米粉,里面是豆沙馅。因其色泽绯红,象征着战争的凯旋,遂取名为定胜糕。古时,乌镇人去赶考,亲朋好友都要做几笼香甜柔软的定胜糕送行,表达“金榜题名”的美好心愿。\x0d\ \x0d\ 姑嫂饼\x0d\ \x0d\ 姑嫂饼是桐乡乌镇的传统名吃,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所用的配料跟酥糖相仿,但其味比酥糖可口,且有“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带咸”的特点。2012年,姑嫂饼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x0d\ \x0d\ 麦芽塌饼\x0d\ \x0d\ 麦芽塌饼是用米粉、艾草混合麦芽粉做成,它外表青色,油光黄亮,吃起来甜度平和,软而不烂,糯中有韧,不粘牙齿,还带着一丝野草和芝麻的清香,是一道上佳的绿色点心。
江南水乡六大古镇:江苏的周庄、角直、同里 、浙江的西塘、乌镇、南浔
江南水乡的食物:红烧羊肉、酱爆田螺、马兰头菜、清蒸白水鱼、羊肉面、三白酒、花雕、鲫鱼蒸水蛋
江南水乡民居特点:江南水乡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传承着一切居住、生活方式。到了明清,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达官显贵、地主富商、文人雅士纷纷选择此地建宅,山庄别墅,亭台楼阁,处处皆是,各具特色。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珍贵,江南的建筑极节省空间,而在层高上下功夫,其建筑艺术也因此显得精巧有余,气派不足。但经过能工巧匠的双手,安置在潺潺流水中的一座座房宅,仍是令人倾倒。
与“周庄”等深宅大院相比,临水而建的普通住宅在江南更为普遍,也最能代表江南水乡民居的特点。由于江南地区河网密布,人们大都倚靠水路交通,民居都临河而建,由于人多地少,地面变得局促起来,所以就形成水乡独特的开间小、纵深长、层数高的住宅形式。紧密排列的建筑顺着河道的变化而蜿蜒,形成了江南独有的河道。江南水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允沛,因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
江南水乡民居在单体上以木构一、二层厅堂式的住宅为多,为适应江南的气候特点,住宅布局多穿堂、天井、院落。构造为瓦顶、空斗墙、观音兜山脊或马头墙,形成高低错落、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貌。水乡多河的环境出现了水巷,小桥,驳岸,踏渡,码头、石板路、水墙门、过街楼等等富有水乡特色的建筑小品,组成了一整套的水乡居住环境。
由于江南水乡一直是全国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人才荟萃,因而水乡城镇的许多住户是诗书传家。又由于物产富庶,工商繁盛,这些城镇历来是官宦退隐、富户别墅、学士散居之地。那些有文化素养的人当然是精心营造房舍;而一些富绅商贾也附庸风雅,聘请饱学之土筹划,所以在许多水乡城镇中留下了不少精美的院宅。其次,这些水乡民居大都营建于封建社会,封建伦理、儒学传统,风水习俗都直接影响着这些民居的经营布局、房舍安排等。如厅堂的主次,前后的序位,主客的区分,主仆的隔离,男女的差别等在设计上都有独到的手法,这是江南水乡民居的人义因素在意识形念上的反映。
根据民居的规模,可分为大宅,中宅、小宅三类:
大宅大都是富商、官宦的宅第,纵向称进,横向称落,大宅多则九进,少则四进,多到七落,少则一落不等。如周庄的沈厅则为七进。有的大宅与园林巧妙结合,既创造了居住建筑的产物--私家园林,又增添了民居本身的吸引力。如同里镇的退思园就是非常精致的园林。
大宅在平面布局上,通常都有严格的轴线,正门朝南或朝东,宅院规矩方正,进落有序。
大宅主落一般有五进,依次由门厅(沿街有的带店或带楼),轿厅(停放轿子)、正厅(接待主要宾客,举行婚丧礼仪),内厅(会见亲戚好友、家庭议事)、女厅(也称上房,常用为居住用房)组成,主体建筑以厢房或院墙围合组成院落。边落一般不独立开门,常由花厅(会见常客,举行宴会等)、书房(读书)、花园、内宅(居住)、厨房(多沿后巷开门,不造成干扰,但无家庭专用浴室、厕所)组成。宅的入口沿街或沿河,便于人员的出入和物品运送。两落之间,往往设背弄,这样既分开了主仆的交通路线,又大大增强了内宅的私密性,并有利于隔声,防火、防盗。
中宅从形式上看与大宅相仿,不同的是中宅进数较少,一般少于四进,且一般无边落,内部空间的组合没有大宅那么考究,但相比之下较为灵活。中等收入家庭多属此宅。
小宅,是一般平民的住宅,规模较小,多为一到两进,有的沿街,有的沿河,平面布局较为随意,为水乡城镇特有的小巷和水巷景观。
普通小宅占地小,无严格的轴线,一般有两进、面宽多在一到三间,形式自由,因地制宜,空间利用合理但私密性较差。普通小宅沿河沿街处常有营业性质,临河都开有,有踏渡水埠一直通到水面。水乡城镇民居在其厅堂组合时,创造了一些富有特征的构件,既丰富了水乡民居的内容,又具有强烈的特征。 天井,是民居中用以采光、通风的特征构件,在一般的三合院中,其深度与高度相当,宽度有多种,如主屋三开间,则以明间面阔为准。或五开间较大的,则以明间或次间面阔为准。在大宅中,天井大都做成长方形,并且将两楔的进深减小,或用廊代替厢房,天井成横长方形,东西长度大,通风较好,而且夏季可以减少太阳的照射。常设前、后天井以利通风,后天共一般进深较小,植有落叶乔木以利遮阳。
砖雕门楼 这是做在前后进腰门上的,是纯粹装饰性的特征构件,明代的门楼较为简朴,清代雕花较为繁琐,这些门楼上都题有匾额。
墙 水乡民居以木结构为主,因而墙具有重要的防火功能,一般山墙皆高出屋面,做成梯阶式或平头高墙,称"封火墙"或"女儿墙"。墙可分实砌和空斗两种,或下为实上为空的混合式。墙基常用条石,石灰粉刷,当用作装饰性墙面时,就用清水磨砖贴面,既简朴又表现出主人的殷实。
地面 院宅内露天的地面(如天井)用石板条铺,块铺,裂纹石块或鹅卵石铺砌,也有用砖铺。室内地面都用砖。江南多雨,地下水位浅,室内易潮湿,一般先用石灰夯实,其上铺砂,砂上铺砖,以避潮气,居室的房内则用木地板。
轩 是室内天花,实际上是使屋顶增加-一个空气保温层。大宅、中宅的轩有的装饰考究,木雕精良,有各种做法如船篷轩,鹤顶轩,花篮轩等。
屋顶与山墙 屋顶铺青瓦,整个坡屋顶成向内微曲的屋面,有利于屋面排水,屋脊的做法花样很多,普通小型民居只用瓦竖砌,两头做简单纹饰。大,中型民居的主要厅堂脊头有做成龙,鸡等花饰。普通山墙为硬山式不出屋顶,厅堂等重要建筑的山墙用出屋顶的屏风墙,随着房屋进深的大小,有一山、三山和五山屏风墙的不同。
江南水乡民居总的面貌是:平房楼房相掺,山墙各式各样,形成小巷和水巷驳岸上那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色彩淡雅,因地制宜,临河贴水,空间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因此,常被人称之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
江南水乡服饰 : 生活在苏州以东吴县角直、胜浦、唯亭、陈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保留着传统购民俗服饰。她们历来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挡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故有“苏州少数民族”美称。
水乡妇女很重视愿摄头的梳理和装饰,她们以乌黑的头发、硕大的发留、众多的饰品,辅以精美的包头内和服饰,显示出自己的心灵手巧和端庄秀美。其服饰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传承性稳定,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年龄的差异和礼仪的需要,而有明显的差别。一般来说,春秋来说,春秋季节服饰的特点尤为突出。春秋季服饰上装以拼接衫为主,面料多以花布、土布、深浅士林布为主要基调,色彩对比鲜明,鲜而不艳、艳而不俗,常用几种色彩的面料拼接而成,剪裁得体,缝工精细,装饰性很强,它的特点也是通过服装的装饰工艺宋体现的:有拼接、滚边、纽攀、带饰、绣花等。而裤于多用蓝地白印花布或白地蓝印花布,裤挡用蓝或黑色士林布拼接。这些服饰最初由于受布幅的限制和省料而拼接,拼接时由实现实际需要的拼接发展到主观意识的拼接,无不讲究整齐均衡和对称的形式美。腰部的瞩裙也很有特色,长度齐膝,裙搁极细,搁面和裙带上均有不同工艺的花饰,裙外面系上一条小穿腰,穿腰是与蹋裙相联的辅件。穿腰上缝着一个大口袋,穿腰四周及带上绣着各种图案的花纹,是服饰中的重要装饰物。裙的设计是很实用的,劳动时柬了倔裙,腰背不易受风寒,站立时又能增加腰部的力量。下摆较大,不影响行动,有利于水田操作,又方便于野外小解遮盖,既实用又美观。然而,水乡地区鞋的特色也很浓。鞋的形式颇似小船,不分左右,故又称船形绣花鞋,鞋帮两刽合成,鞋面以绣花为主,色彩鲜艳,花样丰富多彩。船鞋的做工精细耐看,坚固实惠,是水乡妇女传统的礼鞋。
水乡妇女服饰,随着年岁的大小,有着不同的要求,青年妇女以花俏为主,精地利用服饰上的有限空间,巧妙地运用色彩对比、衬托、交错的手法,以达到显眼,花俏的艺术效果,恰到好处地特出了水乡妇女的人体美和装饰美,给人轻盈洒脱之感。
而中年、老年妇女则以深色调为主,服饰庄重、稳定,穿着要求的舒展宽大,故而给人古朴持重之感。
水乡妇女服饰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相因成习,传承性很强。多少年来,经过劳动群众的筛选,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水乡特色的民俗服饰。适合水乡妇女的穿戴,尤其适宜于水乡生产劳动,实用价值较高,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些服饰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形成了具有水乡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审美观念,并证明了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美化自身的。至今角直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特色的民俗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