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作文的基本功
什么是作文的基本功?写文章到底有没有“秘诀”?让我们先讲个故事吧。
我国有个著名作家叫浩然,他专门写农村题材的小说。有一次,他下乡体验生活遇到这样一件事:那是严冬的一个早晨,浩然替房东挑水,井台上结了又厚又滑的冰凌,走起来十分困难。
他第一趟好不容易把水提上来,一下井台就摔了一跤,第二趟竟把水桶掉在井里了。浩然正焦急的时候,看见一个40多岁的汉子挑着一副柏木桶直奔井台走来,两脚蹬在井口的冰块上,用扁担勾挂上木桶,放进水里,毫不费力地就把水提了上来。
随后,挑起两桶水悠悠然地走下井台。这时候,浩然忽然认出这汉子是个盲人,顿时,感到十分惊奇。
于是,浩然悄悄地跟在他的后边,只见那汉子挑着水穿过几条狭窄的小胡同,还拐过几个急转的弯儿,既不摔跤,也不碰壁……浩然看着看着,心里猛然一动,他想:如果把眼睛比作“天才”的话,这位双目失明的人是没有的,他凭什么能够打水不掉桶,挑水不摔跤呢?因为他在这之前可能已经挑了几十年,而在这几十年的最初阶段,他一定掉过无数次桶,摔过无数次跤,“久熟,久熟”,熟能生巧呀!这件事给我们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勤学苦练出才干。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从小就要扎扎实实地练好作文基本功。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前人为我们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先生在答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
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籍,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现在,有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这很好,应该坚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诫我们:“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
“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
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多思考:老舍先生说:“读一篇文章,读完要仔细想想。
会写文章的人,他用一个字就能顶几个字,他会找一个顶合适的字来用。读文章的时候,只念一念,不仔细想一想,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
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
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
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2. 语文基本功都包括哪些方面啊首先是写字,书写之功
众所周知,书写与口语表达一样,同是交流的重要渠道。说出话来是为了让人听明白;而写出字来是为了让人看明白。“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是中考语文写字能力六点要求之首,同时“书写整洁”和“错别字”还占卷面3分!由此看来,写字这项基本功还包括消灭错别字和纠正错别字的能力及要求。
因为《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对这方面的规定是:能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所以只有多写,多读,认真加以甄别,才能将这项能力掌握,也才能消灭错别字,做到书写正确无误。
其次是积累,日久之功
我相信同学们对语文的积累一直以来从未间断过。从语文学科的特性来说,积累的途径虽然多种多样,但尽管已经步入初三,最原始首选的方法还是读、背、默。也许并不新鲜但极为有效,这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总结出的智慧精华。因为多读方能形成语感;多背才能积少成多;多默就能长久不忘。关键在于久而久之,由量变到质变,然后还可以推陈出新,逐渐就达到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的境界。
另外,读、背、默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本功,不亚于武功,经过日久天长的训练,功夫自会上身,到那时将受益终生。我们熟知的大师级人物比如:鲁迅、钱钟书、郭沫若等就是不仅具有过人的记忆能力,乃至过目不忘;而且具有超强的阅读能力,以致一目十行。而《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中规定的现代文阅读的第2、3、4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的第1、2、3、4知识点均是考察积累能力的。所以初三学生面对大量的记忆和背默练习,不仅不能厌烦,而且要从严、从细,达到精益求精。
第三是方法,应变之功
作为学生应该非常清楚,在解题时只要方法得当,问题往往迎刃而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因此更加需要我们在这方面多用一点心思。
就《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中规定的现代文、文言文以及写作的诸多知识点都是有规律可寻,有方法可依的。比如修辞手法,说明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以及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等都各有特点且作用不同。只要我们认识其规律,掌握应对的方法,即使题型千变万化也可以应付自如。最切实的做法是,抛弃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杂念,重视文本的示范作用,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每遇到一个题型,一个知识点,都应该视为典型案例,抓紧不放,不仅搞懂而且学会;不浪费任何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运用学过的方法反复操练,以期达到真正掌握。
最后是表达,严谨之功
目前不少学生都热衷于口头表达而疏于书面表达,可中考以及各种应试目前仍停留在笔试即书面表达的层面。即便有些学生已经意识到书面表达的重要性但似乎也是更重视思路而不在意字斟句酌的缜密表达。其结果是每次考试整张试卷东扣一分,西丢两分,成绩很难有明显的提高。正确的书面表达应做到:细致、周密,重点突出而言简意赅。《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规定中对大多数知识点的要求都是 “能够指出作用,分析效果”。还有些需要根据文意,对文章、语段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等特点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比如:修辞手法,要求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另如:“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含义,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达作用,能概括文章要点或主旨。 ”文言文也有类似的要求“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并做出分析”……可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此类问题的解答大而化之的现象。他们往往只是笼统地回答出类似“铺垫”“对比”“强调”等空洞的词语。考纲要求的完整表达则应该突出实质性的问题。比如:“用什么,怎样,为什么做铺垫”“拿什么,与哪些内容做对比,其作用、效果怎样? ”“用什么,怎样强调,强调什么? ”……
综上所述,根据《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的相关要求,初三学生对待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复习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不能急功近利,又不可以无欲无求。只能用平常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和一如既往的持之以恒精神,有一种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坚守,要本着一直以来对母语的热爱和积累,多一点对问题的深挖细究,梳理总结,反思提升,相信功到自然成,水到渠自成,积少成多,最终达到质的飞跃。
3. 什么是作文的基本功怎样练好作文基作文作为一项比较特殊的知识,看似无章无法但是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从小只要扎扎实实地练好作文基本功,那么作文水平也会有显著而稳定的提高的!
1、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前人已经为我们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 1)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曾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
(2)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3)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不少同学有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应该坚持下去。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起来了。”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4)多思考: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如“挤牙膏”一样,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的拼凑,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5)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很有道理。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如果自己修改不好,可以请教老师。
4. 怎么样学好作文的基本功 作文的基本功有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前人已经为我们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1)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曾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要看到一点就写。”
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2)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3)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有不少同学有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应该坚持下去。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起来了。”
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4)多思考: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如“挤牙膏”一样,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的拼凑,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5)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很有道理。
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
5. 小学生作文打基本功有什么方法吗写文章到底有没有“秘诀”? 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从小就要扎扎实实地练好作文基本功。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 前人为我们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先生在答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
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籍,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现在,有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这很好,应该坚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诫我们:“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
“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
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多思考:老舍先生说:“读一篇文章,读完要仔细想想。
会写文章的人,他用一个字就能顶几个字,他会找一个顶合适的字来用。读文章的时候只念一念,不仔细想一想,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
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
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
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以上说的“五多”,不是什么写作的“秘诀”和“窍门”,却是练好作文基本功必须知道的常识。
6.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 前人已经为我们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1)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曾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
(2)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
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3)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不少同学有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应该坚持下去。
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起来了。”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4)多思考: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如“挤牙膏”一样,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的拼凑,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5)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很有道理。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
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如果自己修改不好,可以请教老师。
7. 小学语文作文基本功训练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在我们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方法。
一是先总写再分述。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 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
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进行分述。
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如下面例段: 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
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男同学个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前。
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
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如下段: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
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这一段先总述月季花"多美",接着具体分述月季花是怎样"美"的,最后总述"我爱这枝月季花"。 上面所说的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
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了一层油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身段匀称,四肢稳健;两只肉感很强的耳朵,神气地竖立在额角;那条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显得非常传神,甚至还有几分妩媚。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总起句是______。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狐狸"非常美丽"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写在下面。 作者是从毛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来分述的。
接着,是体操队表演。40名队员一色的白衬衫,红领巾,黄裤子,白运动鞋,个个精神抖擞。
他们先表演队列,人人动作整齐、步伐一致;接着表演广播操,40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做的一样整齐、标准;最后分组表演,有的表演垫上运动,有的表演单、双杠,有的表演爬竿……,体操队的表演真精彩!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②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分别填在下面表里。
(2)以"百货商店的商品真多"为内容,用"总--分--总"的方法写一段话,分述的话最好能用上排比句。 二是先概述再举例。
例《李时珍》中的一段: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
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这段话,第一句用"不但……还……"这个递进句,概述李时珍是怎样为写好书而努力作准备的。
接着举了四个事例进行具体叙述:一是不怕辛劳,走遍名山;二是带干粮上山,山上过夜;三是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四是奔波万里,四处求教。四个事例具体地表达了李时珍写书的严谨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段,要注意概述要简明,例子要具体贴切。关键是要写好"例子",例子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不过一定要准确地围绕着概述句点明的中心意思来写,而且要详略得当。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完成后面的练习。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学问,一点儿也不假。
王婶打水,只见她把桶放下去,把绳索左右轻轻一摇,猛地一拽,满满的一桶水就提上来了。可轮到我们,左摇右摆,水就是不进桶里去,弄了半天,就是打不上来。
打水有学问,想不到下种也有学问。杨红腰弯到90度,仍点不准,而王大爷点得可准啦,伸手一捏,就是仨,然后指缝一。
8. 小学作文的基本功写文章到底有没有“秘诀”? 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从小就要扎扎实实地练好作文基本功。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 前人为我们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先生在答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
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籍,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现在,有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这很好,应该坚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诫我们:“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
“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 ”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
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多思考:老舍先生说:“读一篇文章,读完要仔细想想。
会写文章的人,他用一个字就能顶几个字,他会找一个顶合适的字来用。 读文章的时候只念一念,不仔细想一想,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
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
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
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以上说的“五多”,不是什么写作的“秘诀”和“窍门”,却是练好作文基本功必须知道的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