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积为儿科常见病,多发于断乳之后至6岁的小儿。临床表现各异,常以泄泻、浮肿、赢弱为主。本证主要证候,均具有长期形体消瘦,肌肉松驰,面色、皮肤色泽不华,毛发稀疏;有明显的脾胃症状,如大便不正常,厌食和异嗜症史,以及肚腹膨胀等现象;其它如精神异常,萎靡不振,烦躁不宁,脾气急躁,揉眉捋眼、咬牙嚼指等动作亦颇常见;严重患儿呈老人貌,骨瘦如柴。
方一疳积散
出处《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组成生栀子18克,朴硝18克,文术6克,三棱6克,桃仁6克,红花6克,芫花6克,醋军6克,青皮6克,白术6克,山药6克。
功用行气活血,清热散结。
主治小儿疳积。
方解青皮、文术、三棱行气散结;桃仁、红花、醋军活血化瘀;栀子、朴硝清除积热;芫花清热散结;白术、山药健脾益胃。
药理栀子有降压、利胆、解热、镇静、抑菌作用;芒硝所含主要成分为硫酸钠,能使肠道引起机械性的刺激,促进肠蠕动而致泄;三棱、文术能显著延长凝血酶对人纤维蛋白的凝聚时间;桃仁能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状况;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大黄有促进排便、抗感染、健胃、止血、降压的作用;芫花水浸液对黄癣菌、大芽孢菌、铁锈色小芽孢菌、星状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有促动力作用,可兴奋胃肠平滑肌,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增强胃排空;白术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山药对肠管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作用。
用法上药为末,共90克。取本药加阿魏13克与黍米粥共捣为泥,敷小儿胃脘部,上至剑突,下至脐上两指,24小时取下加黍米粥再捣如泥重敷,每剂连用3~4次,15天为1疗程。
方二二陈汤加味
出处《实用中医药杂志》
组成制半夏、橘红各9克,白茯苓、苍术各6克,炙甘草、制猪牙皂各3克,焦神曲10克,生山楂10克。
功用运化脾湿,降逆和胃。
主治小儿疳积。
方解制半夏、苍术、制猪牙皂燥湿运脾,降气和中,宣肺通利大肠,善消乳积,谷食所致之疳积,共为君药;橘红行气和中,焦神曲健胃消食导滞,辅助君药以达醒脾助运,和胃增纳之效;白茯苓健脾利湿为佐药;为防燥药之过燥劫阴之弊,故以食糖,炙甘草,生山楂为使,酸甘合化生阴,甘以补中,健脾益气,运化药力以消积。诸药合用,运脾和胃,升清降浊,缓中健运,消乳食积滞。
药理半夏含挥发油、氨基酸、β-谷淄醇、胆碱、生物碱、葡萄糖苷和醛类等,具有镇咳,祛痰及止吐等作用;所含的葡萄糖醛酸的衍生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苍术醇有促进胃肠道运动作用,对胃平滑肌也有微弱收缩作用;陈皮含挥发油、橙皮苷、维生素B?1、维生素C等,挥发油对消化道有缓和作用,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并且陈皮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还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增多,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茯苓有利尿的功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心肌缺血,降血糖;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内游离盐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质;神曲含有乳酸杆菌及淀粉酶,助消化,抑制肠管发酵,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甘草其所含甘草次酸,甘草锌能治疗急慢性炎症。
用法加适量水浸泡30分钟,煮沸后文火慢煎30分钟,趁热过滤药液,自然滴尽。二煎法同上。合并滤液浓缩至180毫升,加入15%白砂糖,1日分3次服。
方三保和汤
出处《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组成焦山楂6克,焦麦芽6克,焦神曲6克,制半夏3克,陈皮3克,莱菔子6克,连翘3克。
功用消食和胃,化湿散结。
主治小儿疳积。
方解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和胃;半夏,陈皮化湿和胃;莱菔子行气和胃,消积散结;连翘清热散结。
药理神曲含有乳酸杆菌及淀粉酶,助消化,抑制肠管发酵,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麦芽含有淀粉酶,能消化糖类;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内游离盐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质;半夏含挥发油,氨基酸,β-谷淄醇,胆碱,生物碱,葡萄糖苷和醛类等,具有镇咳,祛痰及止吐等作用,所含的葡萄糖醛酸的衍生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陈皮含挥发油、橙皮苷、维生素B?1、维生素C等,挥发油对消化道有缓和作用,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并且陈皮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还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增多,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莱菔子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降压,增加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抑制小鼠胃排空的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剂煎取药液至80~120毫升,每日口服5~6次,每次10~30毫升,3天为一疗程。
方四疳积膏
出处《社区中医药》
组成净桃仁11粒,光杏仁9枚,生山栀11枚,红枣7个,皮硝10克,葱白头7根。
功用健脾和胃,散结导滞。
主治小儿疳积。
方解方中桃仁、杏仁、栀子、红枣、皮硝具有温脾助运、和胃调肠、散结导滞之功,上述药物通过神阙穴渗透和经络传导,发挥药效,从而改善脏腑功能。
药理桃仁能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状况;苦杏仁可作用于呼吸中枢而镇咳平喘;栀子有降压,利胆,解热,镇静,抑菌作用;大枣能增加胃肠黏液,纠正胃肠病损,抗变态反应作用;葱白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上药共捣碎,加适量面粉,1枚鸡蛋清及白酒若干将其调成糊状成面团,敷于脐中,外用纱布覆盖后以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即可。
方五加味生铁落饮
出处《国医论坛》
组成生铁落(先煎)10~30克,苍术、白术、党参、鸡内金、陈皮、黑芝麻(炒)各4~10克,焦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各5~10克,槟榔3~8克,炙甘草3克。
功用健脾助运,消积导滞,攻补兼施。
主治小儿疳积。
方解生铁落《本经》列为中品,味辛甘,性平散,“能除胸膈中热气,食不下,止烦”;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以厚中州;苍术运脾;焦三仙、槟榔、陈皮健胃消积,行气导滞;红糖苷缓补中调和;全方药味平和,口感宜人。功能健脾助运,消积导滞,攻补兼施。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黑芝麻含丰富的钙,锌等。疳积患儿每多烦躁哭闹,爱发脾气,易激惹,现代研究表明,铁缺乏可影响人的性格,不苟言笑。美国哈佛医学院达基姆教授研究发现:当铁缺乏时,大脑氧化功能明显降低,从而引起大脑血清代谢障碍,出现思维和情绪异常,表现为脾气变大,孤僻,爱哭。神曲含有乳酸杆菌及淀粉酶,助消化,抑制肠管发酵,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麦芽含有淀粉酶,能消化糖类;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内游离盐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质;四君子汤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吸收;槟榔含槟榔次碱等,可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等;铁落能镇静。
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加红糖适量分2次温服。症状改善后,按比例改汤剂为丸剂,每次服3克,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方六健脾化食散
出处《湖南中医杂志》
组成白术6克,苍术3克,云苓4克,焦楂8克,神曲6克,法夏9克,陈皮3克,砂仁6克,木香2克,黄连2克,枳实2克,使君子、槟榔两药则按年龄及体重可用0.1~1克左右。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主治小儿疳积。
方解白术补脾益气,燥湿,与苍术皆可升可降,一为阴中之阳,一为阳,一为益气和中,强脾土,一为补中除湿;配云苓共奏燥湿健脾之功而温运脾胃;枳实能消胃中之虚痞,逐心下之停水;半夏,陈皮破滞气,削坚积,且止呕,消食宽胃;黄连清热燥湿;木香,砂仁理气和胃;焦山楂,神曲皆为消食开胃之品;使君子,槟榔健脾消疳除积杀虫。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之功。对病程长,体质差且食积轻者,手法宜缓和有节;对病程短,体质壮者,宜用较重快节律手法。
药理白术,茯苓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升阳化湿,收敛止泻;苍术醇有促进胃肠道运动作用,对胃平滑肌也有微弱收缩作用;槟榔含槟榔次碱等,可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等;木香含挥发油,生物碱,菊糖等,云木香对支气管平滑肌及小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有降压作用,并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多种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焦楂、神曲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可助消化;枳实对胃肠道平滑肌有促动力作用,可兴奋胃肠平滑肌,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增强胃排空;陈皮的挥发油对消化道有缓和作用,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并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法夏具有镇咳、祛痰及止吐等作用;使君子有麻痹蛔虫头,有明显驱蛔虫、驱蛲虫作用。
用法配合推脾土,大肠,七节,按脐摩腹,揉龟尾。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汤药每日3次口服,每次1剂(随年龄,身高决定剂量)。
方七戊己丸加味
出处《和剂局方》
组成黄连,吴茱萸,白芍各等份组成。
功用清热健脾。
主治小儿疳积下痢。
方解方中用少量黄连既能“厚肠胃”(《本草经疏》),又能“平肝胃之呕吐”(《本草正义》)以清热燥湿,清胃泻火;吴茱萸配生姜燥湿止呕,温中散寒作用弥强;“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本草纲目》)。
药理黄连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还有利尿作用,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对猪蛔虫有显著杀虫作用;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有提高免疫力、镇痛、解痉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验方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胡黄连,玄明粉,白胡椒,大黄,生栀子等共研细末。另将桃仁,杏仁,使君子仁,置乳钵中边研边加上述药粉,调成稠膏状,灭菌即可。
功用消疳健脾,泻热通便,安蛔驱虫。
主治小儿疳积。
方解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大黄、玄明粉清热消肿解毒,润燥软坚;白胡椒温中散寒,下气消痰;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杏仁润肠通便;使君子杀虫消积。
药理胡黄连有利胆,抑菌作用;桃仁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抗凝,抗炎,抗菌,抗过敏的作用;杏仁含苦杏仁苷等成分;苦杏仁苷经苦杏仁酶水解,产生氢青酸和苯甲酸,氢靑酸是剧毒物质,所以苦杏仁直接内服易中毒,煎熬后毒性大减,微量的氢青酸不致引起中毒,可作用于呼吸中枢而镇咳平喘,对细菌有抑制作用;栀子有降压,利胆,解热,镇静,抑菌作用;胡椒有抗炎作用,口服可以促进胆汁分泌;使君子可麻痹蛔虫头,有明显驱蛔虫、驱蛲虫作用;大黄有促进排便、抗感染、健胃、止血、降压的作用;芒硝所含主要成分为硫酸钠,能使肠道引起机械性的刺激,促进肠蠕动而致泄。
用法治疗时用消疳脐敷膏适量填满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6次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4个疗程。
方九小儿化积散
出处《实用中医药杂志》
组成炒山楂、建曲、炒鸡内金、炒麦芽、黑白丑各15克,槟榔、制龟板、鳖甲、白蔻、白术、茯苓各10克,共制成粉。
功用消食导滞健脾。
主治小儿疳积。
方解建曲,鸡内金,麦芽健胃消食;槟榔,黑白丑化积泻火通便;龟板,鳖甲滋阴补肝肾,养血益心脾;白蔻、白术、茯苓健脾除湿。
药理白术能增加消化系统的分泌,刺激造血系统,提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山楂含有山楂酸,枸木缘酸,维生素C等,能增加胃中的酶,而促进消化;鸡内金促进胃腺分泌,起到了消积化食的目的;鳖甲能提高淋巴母细胞转化率,延长抗体存在时间,增强免疫功能;小儿化积散含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有助补充营养,促进患儿消化吸收功能,从而起到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用法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15天为一疗程,连用2个疗程。
方十资生丸加味
出处《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山药各30克,扁豆、苡仁、芡实、莲子、甘草各20克,砂仁、白蔻、陈皮各10克,神曲、山楂、麦芽各15克,桔梗、藿香各6克,黄连5克。
功用攻补兼施,健脾益气。
主治小儿疳积。
方解方中参、苓、术、草、炒扁豆、炒苡仁之甘温健脾阳益肺气;以芡实、莲子、山药之甘平滋脾阴;并以陈皮、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去积;砂仁、白蔻、桔梗、藿香开胃健脾;黄连小量清心热;加肉豆蔻温脾阳;苍术燥湿以止泻;黄芪益气固表补肺气。全方是重在补而辅以消,补消得当,阴阳兼顾,升降和运,运转乾坤。
药理补脾益肺药物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消食类药物含脂肪酶,淀粉酶,及维生素B等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肠管蠕动,排出肠腔积气积物,具有促进消化,代谢,增强食欲的作用。
用法每天取药末12克,开水浸泡后取药汁20毫升,进食前0.5小时服用5毫升,30天为1疗程。
方十一验方
出处《中国民间疗法》
组成内服汤剂:鸡内金20克,炒麦芽10克,使君子10克,山药10克,胡黄连6克,银柴胡6克,五谷虫10克,白术10克,木香6克。同时用中药敷脐:白头翁10克,使君子10克,山栀子6克,香附6克,共研细末,加麻油适量调为糊,贴敷脐部。隔日换药1次。
功用扶脾健胃,清热消积。
主治小儿疳积。
方解鸡内金消食力强,且具运脾健胃之功,常与炒麦芽同用于食积不化及小儿疳积;使君子常用于小儿脾胃不健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与五谷虫同用,消疳积之力更强;银柴胡味甘性微寒,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发热;山药补脾胃,白术健脾益气生血,胡黄连反佐山药,白术之甘温,同时有消积,清虚热之功;木香能行肠胃滞气,和胃健脾,且可减滋补药物呆滞之弊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外敷方中,香附长于消积聚;白头翁,山栀子善除肠胃热毒蕴结;使君子具消积杀虫之功。内服外敷结合应用,可在短时间内收到通导脏腑之气机之功,使升降得畅,积食得消。
药理栀子有降压,利胆,解热,镇静,抑菌作用;香附含挥发油、酚类物质、葡萄糖、果糖、淀粉等,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并能缓和其肌张度,水煎剂有降低肠管紧张性和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有镇痛作用;白头翁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杆菌以及一些皮肤真菌等,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有镇静,镇痛,抗惊厥,强心作用;鸡内金、炒麦芽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可助消化;使君子可麻痹蛔虫头,有明显驱蛔虫、驱蛲虫作用;木香能行肠胃滞气,和胃健脾,且可减滋补药物呆滞之弊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用法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3~6克。红糖水送服。
方十二健脾消积汤
出处《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生晒参6克,白术6克,茯苓10克,鸡内金10克,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
木香5克,佛手5克,玳玳花5克,刘寄奴6克,蜈蚣1条。
功用益气健脾,理气消积。
主治小儿疳积。
方解生晒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鸡内金,山楂,曲消食开胃;木香,佛手,玳玳花行气导滞;方用刘寄奴(又称化食丹)性温,味苦,入心脾二经,苦能降下,辛温通行,故既能破血下胀,又能消食化积,使滞者破而即通;用蜈蚣,源于绍兴民间单方,考药典,蜈蚣辛温,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衄凝聚之处皆能开之,验临床,确为消疳积之良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理气消积之功。
药理人参大补元气,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吸收;白术,茯苓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升阳化湿,收敛止泻;木香能行肠胃滞气,和胃健脾,且可减滋补药物呆滞之弊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消食类药物含脂肪酶,淀粉酶及维生素B等,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肠管蠕动,排出肠腔积气积物,具有促进消化,代谢,增强食欲的作用。刘寄奴有加速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血凝,抗缺氧,抗菌作用;蜈蚣有抗惊厥,抗菌,改善微循环,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黏度,镇痛,抗炎的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对于服药困难的患儿,可采用多次少饮法服药,不必强调每日2次尽剂。
茯苓简介
常用单味中药药理研究是中药药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仍以对整体动物药理效应观察及对器官、组织、细胞的影响等为主,现代生物技术如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也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研究的药味相对集中,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居多,不少常用中药的新药理作用机理被揭示。
冬虫夏草 研究发现黄芪对自然衰老大鼠脑皮质、海马、纹状体3个脑区降低的M胆碱受体和M1亚型受体密度有显著的上调作用,并可调节老年大鼠血浆环核苷酸含量;衰老大鼠心肌β受体密度及T3、T4、皮质醇含量均降低,黄芪、人参、枸杞子可升高之;对肝硬化大鼠存在的下丘脑血管加压素系统异常有改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肾病综合征大鼠血浆白蛋白水平,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钠排泄;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细胞毒活性有显著增强作用,并可能 通过调控巨噬细胞C1q的分泌功能来增强免疫和抗肿瘤作用;还发现黄芪煎剂及含黄芪小鼠血清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及IL-2的产生有促进作用。冬虫夏草水提液能降低正常心肌细胞内Ca2+ 的浓度,减轻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Ca2+超载现象,并明显减轻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红参在预防高血压性视网膜动脉硬化起重要作用,能使内皮细胞膜的光整性、细胞器的结构及内皮细胞分泌各种血管舒缩 物质保持正常,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生,还有扩张血管、减少外周阻力及调节血压的作用。生地黄可明显抑制皮质酮致“阴虚”模型小鼠巨噬细胞Ia抗原的高水平表达,降低其提呈抗原能力,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丹参注射液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脑水肿,减少脑皮层及海马组织丙二醛含量,提高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三磷酸腺苷的含量。 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古方和现代经验方进行多指标的系统药理研究,可以在更深的层次揭示方剂的治疗原理,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和中药新产品研创。中药复方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分子药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药理实验 古方的药理研究有数十首,其中桂枝汤、六味地黄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大承气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研究较多。在古方研究中较多地探讨了方剂的作用机制,给方剂的传统功效描述赋予现代药理学内容。如桂枝汤可能通过影响兴奋胃肠运动的胃泌素、胃动素、P物质以及抑制胃肠运动的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在下丘脑和胃肠道中的含量来调节胃肠运动;桂枝汤对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10株病毒致细胞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含药血清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等4株病毒对Hep-2细胞的增殖。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随给药剂量增加可使造血祖细胞集落数明显增多。将六味地黄汤方视为一个整体,以活性评价为导向,从六味地黄汤中定向追踪分离,获得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部位,该部位对TH及TC的功能有调节作用。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方剂的作用原理。经验方的药理研究开展得更为广泛,其研究内容多结合新药研究的有关要求,着重于药效及安全性评价,不少方剂已经或即将开发为新药。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和优势所在,用药理研究方法观察方剂配伍与药理效应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方剂的配伍规律,仍然是复方药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虽然还是以方剂药味加减 、正交设计等方法为主,但在应用中也有明显提高,采用一些新方法来更好地分析方剂的配伍问题。关于复方配伍规律的基础研究99年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 项目,强调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探讨方剂的物质基础,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的联系,阐明配伍内涵,成为新的探索方向。生脉散复方化学动态变化与药效关 系研究表明,各药配伍后药效的变化可能与产生新物质有关。以方剂的物质基础研究为核心,注重方剂配伍理论与现代药理交互作用理论结合,物质基础分析与药理效应观察相结合,从组成方剂的单味药、方剂的化学部分以及化学成分三个层次探讨方剂的配伍与物质基础的变化的关系,在整体动物、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四个水平上探讨方剂的配伍、物质基础的变化与药理效应间的联系,已成为复方配伍研究的基本思路。 中药的品种、产地、采药季节、贮藏条件及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等,均对中药作用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
(1)中药基原(原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影响
中药材绝大多数是中国自产的,少数为移植或进口的。在品种上,历代本草著作中屡有增加。不少本草书指出了历史上中药品种的混乱情况。故对其进行认真的考证、分析、鉴定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中国用的贯众、独活、厚朴等中药,就来源于20多种不同种属植物;同一中药大青叶,各地用的药材又有不同,有蓼科蓼兰、十字花科松兰、爵床科马兰、马鞭草科大青等,药用部分也有用叶及带叶茎枝的不同。而且,同名异物的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品种不清,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用均有差异。
(2)中药产地及采集季节的影响
人参 a) 中药产地:药材产地对药物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关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自古即有“道地药材”的讲法。中药之中大部分为植物药,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特别是土壤成分更能影响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记载的“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和《新修本草》说的:“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都很强调产地。产地不同,同一植物所含有效成分不完全相同,从而使药理作用有别,临床疗效不稳定。如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日本的园参,不但含人参总皂甙的量不同,而不同皂甙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又如人参茎叶中皂甙含量在吉林省七个产地所得样品,含量差别相当悬殊。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以人参提取物的得量也不同。
b) 采收季节: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故采药时间的采收方式则随着中药的品种和入药部位而有不同。中国幅员辽阔,从寒带至亚热带,气候差异很大,故采药时间按照当地习惯因地制宜,但要选择药用植物有交效万分含量最高时采收。有效成分的含量随不同生长季节及不同入药部位而异,如人参中皂甙以八月后含量最高,麻黄中生物碱秋季含量最高,槐花在花蕾时芦丁含量最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以七月中至八月中花蕾出现前为高峰,应在开花前采收,薄荷在部分植株开始有花蕾时,挥发油含量大。古人采药全凭经验,《本草经集注》序录说:“凡采药时月…… 其根物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液始萌,未冲枝叶,势力淳浓故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液归流于下…… ”《本草蒙筌》说:“实已熟,味纯;叶采新,力倍。”以臭梧桐的降血压作用为例,在五月开花前采摘的叶,对动物的降压作用强,开花后所采集的叶,降压作用减弱。再以人参为例,季节变化对园参根中皂甙和糖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故采收应在6~9月,而不应在冬季。
(3)药用部位的影响:不同的药用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质和量都可能不同,所以其药理作用也不同。曾有人比较研究了各地所产白参、红参的不同部位的人参皂甙含量,发现有较大差异。又如麻黄生物碱的含量,以麻黄茎的髓部含量最高,麻黄节中含量较少,而根中则不含生物碱。
(4)贮藏条件的影响:《本草蒙筌》说:“凡药贮藏,宜常提防,倘阴干曝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朽烂,不免为殃。”贮藏不当,要霉烂变质、走油、虫蛀,会直接影响药理作用和医疗质量。所以要选择适宜的堆放场所,加强仓库管理工作,注意特殊药材的保管(如贵重药材、芳香性及胶类药材等),还要定期检查,防治虫害。贮藏不当,也可使含挥发油的药材氧化、分解或自然挥发(如樟脑、冰片、麝香)而使药效降低。有的成分会因存放时间长,而被酶所分解等。
(5)炮制的影响:炮制前后,药材的成分质和量会有所变化,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可因之不同。《本草蒙筌》曾从临床经验指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住痛;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
小鼠中药炮制从以下一些方面影响药理作用:
①减毒,去毒。如半夏“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生半夏对胃粘膜有强大的刺激作用,故致呕吐;姜半夏却显示镇吐作用。
②增效,如杜仲含大量杜仲胶,生杜仲煎出的有效成分甚少;炮制后则胶质破坏,故炒杜仲煎剂降低血压较生者为强。
③改变药材成分的组成,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如生大黄主要有泻下作用,炮制后的制大黄却出现较强抗菌作用。
④改进切制工艺,增加药效。药材炮制加工过程,可影响其内在成分,直接关系到其药理反应的性质和强度。
(6)剂型和制剂的影响:同一种中药制成不同剂型,由于制造工艺和给药途径不同,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液浓度,直接关系到药理作用的强弱。《神农本草经》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说明古人早已注意到剂型对药效的影响:如枳实或者青皮煎剂口服,未见升高血压记载,但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却出现强大的升压作用。
《本草经集注》记载的“合药分剂法则”,对药衡、切制要求、剂型、制药方法,直至用蜡用蜜等,都有一定规定。现代制药,要求更高,同一中药或复方,即使剂量相等,剂型相同,但卧于各药厂生产制剂的工艺不同,疗效和毒性也往往有所区别。甚至同厂不同批号的产品,也不尽相同。为了保证不伺批号不同药厂的同名产品有相同的疗效,应当采取一定措施加强质量控制。制剂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或各省市卫生局批准的药品标准执行。对指导中成药制剂和统一产品的规格,起到良好作用。 机体因素也是影响药理作用重要因素,它包括生理情况、病理状态等。
(1)生理情况的影响:体质、年龄、性别、情志等,对药物的作用发挥,影响甚大。中医学很强调秉赋不同对药效的影响。意指遗传因素、身体素质对抗病能力及药物反应,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也存在不同种族或不同个体,对某药的治疗剂量相差多倍的现象。这种存于种属或种族间的不同,称为种属或种族差异;存在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个体差异。年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少儿期与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与一般成年人有区别。 少儿期正在发育阶段,许多器官、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老年人肝肾功能普遍减退,都会影响药物的体内代谢及排泄功能,故用量应适当减少。中医学认为老年人体虚,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弱,故用攻病法邪药物时宜减量使用;幼儿稚阳之体不能峻补,故小儿不宜用参、茸骤补。不同性别,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妇女一方面因体重差异,一方面由于激素的影响,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颇有不同。如定坤丹、调经丸、乌鸡白凤丸适用于妇科;而催吐药、峻泻药则禁用于孕妇。情志、精神状态对药物的作用也有影响。所谓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对药物作用的发挥,显有影响。
黄芩 此外,药物的个体差异,有量的和质的两种表现。既有药理学上所谓高敏性、耐受性;也有极个别病人对某种药物发生的过敏反应。如口服人参糖浆,静滴生脉液等,都有过敏反应的报道。
(2)病理状态的影响:病理状态也可以影响药物的作用,例如黄芩、穿心莲等药,对正常体温并无降低作用,只有发热病人用后,出现解热作用。又如五苓散在实验中对犬和小鼠不出现利尿作用,但对临床上患有水肿、小便不利的病人,则具有利尿作用。肝肾患病,功能减弱,可以影响药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往往使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还有人工发热动物模型所筛选出来的具有退热作用的中药,临床用于病人不够满意,如穿心莲;也有一些清热药对病人甚效,而实验结果并不一定理想,如白虎汤。这也说明动物模型与人的疾病之间,还存在某些差异。 环境对药物的影响,也为众所周知。例如地理条件、气候寒暖、饮食起居、家庭环境、居住部位,都对人的健康有较大影响。人被环境影响精神不舒时,可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一般在四肢运动时,腹腔内脏的血流量减少,这对一些腹部疾患的恢复是不利的。此外,在肺部炎症时,如被迫过多劳动,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病情恶化。
根据生物活动表现的昼夜节律,体温、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分泌等的昼夜波动,常与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有关。药物作用也常皇现此种昼夜节律,例如附子、乌头,通过测定其所含乌头碱量及参附注射液的急性毒性,证实动物对其敏感性存在昼夜节律。乌头碱的毒性午时(13点)最高(66.7%);戌时最低(13.3%),两组差异显著。参附注射液静脉注射,子时LD50值为9.8629/kg,午时为8.308/kg。又如雷公藤的醋酸乙酯提取物是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于24小时内按不同时辰,每4小时给小鼠分组给药,观察给药后一周内的亡率,发现其毒性具有明显的时辰节律,以中午12点给药者亡率最高,20点至次晨8点给药者亡率最低。
汤头中的四君子汤是什么意思啊拜托各位了 3Q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茯苓的别名 7 来源 8 原植物形态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茯苓的功效与主治 14 茯苓的化学成分 15 茯苓的药理作用 16 茯苓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3.1 茯苓个 16.3.2 茯苓块 16.3.3 茯苓片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5.1 水分 16.5.2 总灰分 16.6 浸出物 16.7 茯苓饮片 16.7.1 炮制 16.7.2 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 16.7.3 性味与归经 16.7.4 功能与主治 16.7.5 用法与用量 16.7.6 贮藏 16.8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茯苓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茯苓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茯苓 * 茯苓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fú líng
2 英文参考Poria cocos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fuling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tuckahoe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tuckahoe [朗道汉英字典]
pachyma cocos Fr. [朗道汉英字典]
Poria cocos Wolf [朗道汉英字典]
hoele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ndian brea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or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oria coco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uckahoo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oria(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ndian brea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茯苓
茯苓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Poria(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Indian brea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茯苓的别名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茯菟、白茯苓、云苓[2]。
7 来源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1]。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2]。
8 原植物形态菌核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有深褐色、多皱的皮壳。子实体平伏在菌核表面,厚3~8mm,白色,老熟干燥后变为淡褐色。管口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2mm,孔壁薄,边缘渐变成齿状。孢子长文武、近圆柱形,壁光滑。
生于砂质土壤、向阳山坡的松属植物的根际;有栽培。
9 产地茯苓主产于安徽、湖北、河南、云南[2]。
茯苓主产云南、安徽、湖北、河南。
10 采收与初加工全年可采挖,菌核挖出后堆置“发汗”后,排开凉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阴干。或趁鲜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
11 生药性状完整的茯苓呈类球形、扁长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外皮薄而粗糙,黑褐色,有明显皱纹及缢缩。体重,质坚实,破碎面颗粒性,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茯神)。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12 性味归经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2]。
13 茯苓的功效与主治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食少脘闷,大便泄泻,眩晕,心悸,失眠、梦遗、自浊、小便余沥、带下[2]。
煎服:9~15g[2]。
近菌核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称赤茯苓,具有行水利窍的功效,治小便不利,淋浊,泻利[2]。
茯苓为眼科常用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的功效:
(1)用于湿邪上泛所致的云雾移睛、视瞻有色、视瞻昏渺等。常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如五苓散。
(2)用于胞虚如球,上胞下垂,胞轮振跳,及针眼属脾胃虚弱者。本品能健脾补中,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
14 茯苓的化学成分茯苓含茯苓酸 (pachym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茯苓聚糖(pachyman)等。
茯苓含去乙酰基茯苓酸(Tumulosic acid)、茯苓酸(Pachymic acid)、齿孔酸、去氢齿孔酸、松苓酸(Pinicolic acid)等三萜成分和β茯苓聚糖(βPachyman)、麦角甾醇、卵磷脂等。还含辛酸等脂肪酸及无机元素[2]。
15 茯苓的药理作用茯苓对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有预防作用,茯苓多糖对多种实验肿瘤在体外和体内试验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2]。
茯苓聚糖可增强免疫功能。能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加强[2]。
茯苓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防治作用[2]。
茯苓醇浸剂有明显利尿作用[2]。
茯苓煎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2]。
茯苓聚糖如切断支链变为茯苓次聚糖时,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2]。
茯苓还能抗病原体等[2]。
16 茯苓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茯苓
Fuling
PORIA
16.2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16.3 性状 16.3.1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16.3.2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16.3.3 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16.4 鉴别(1)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和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2)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碘化钾碘试液1滴,显深红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5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茯苓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一乙醇(4:1)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不得过18.0%(附录ⅨH第一法)。
16.5.2 总灰分不得过2.0%(附录ⅨK)。
16.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5%。
16.7 茯苓饮片 16.7.1 炮制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16.7.2 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同药材。
16.7.3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16.7.4 功能与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16.7.5 用法与用量10~15g。
16.7.6 贮藏置于燥处,防潮。
16.8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动物的应激反应药物
方名 四君子汤(简称:四君汤)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异名白术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分类 补益剂-补气 组成 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功用 益气健脾。 主治 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方论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 禁忌 斟酌。 方解 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本方与理中丸比较,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化裁 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附方 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 附注 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文献 方论 江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实验研究) 1、调整胃肠功能 《新中医》1978(5):53,《新医学》1979(7):305,四君子汤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拮抗乙酰胆硷和组织胺等作用,促使处于紊乱状态的胃肠分泌、消化、运动及营养功能恢复正常,并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因而亦有利子胃肠溃疡的愈合。 2.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63,四君子汤中党参、白术、茯苓二药配伍或三药配伍(除配炙甘草者外),都能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单味党参作用最显著。炙甘草为一拮抗剂,其拮抗作用与本晶在配伍中的用量有关(含1/3时,拮抗作用明显,含1/5或1/7时,作用不明显)。《新医药学杂志》1979(6):60,《江苏中医杂志》1980(2):32,四君子汤在体外能够较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斑形成。本方去甘草后煎汤内服,可使人体血清IgG含量较显著地上升,使自然玫瑰花瓣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366,对营养不良所致小鼠胸腺萎缩和功能降低者,可促使其恢复。以上结果证明,四君子汤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为本方扶正御邪的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3.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的生成 《中医研究通讯》1963(8):3,四君子汤能使失血动物血象中的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并可促进网织红细胞转化为红细胞。4.其它 《教学动态》1979(1):23,四君子汤能使服药小鼠肝细胞内的肝糖元含量显著增加,因而有利于肝组织的修复。《中医研究通讯》1963(8):3,四君子汤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神经、心脏和内分泌腺)而促使血压上升,改善休克。
四君子汤中党森的最大量多少
动物 会有应激反应,那么动物的应激反应药物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动物的应激反应药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动物的应激反应药物一
抗应激药物指的是可以缓解、防治由应激因素引起的鱼类应激反应的药物,可分为应激预防剂、促适应剂或应激缓解剂。各种不同的抗应激药物,其作用机理存在差异,主要起到以下几个作用:一是调节中枢 神经 系统,使鱼类镇静安神、从而降低对应激因素的敏感性;二是抗氧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调节由应激导致的自由基代谢紊乱;三是调节鱼类机体由应激反应导致的机体物质代谢异常。
动物的应激反应药物二
调整中枢神经的兴奋状态
用安神类 中药 调整中枢神经的兴奋状态。安神类药物具有安定神志的功效,主要用于心气虚、心血虚或心火旺,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神不安、烦躁、惊风、 癫痫 、狂乱等症候,具有与现代医药中的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相似的作用。根据药物来源及应用特点不同,可将这类药物分为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两类。重镇安神类药为质地沉重的矿物类药,如采砂、磁石、龙骨等,此类药物持重性降,具有重镇安神作用,多用于心神不安、惊悸不眠、烦躁易怒。养心安神类药为 植物 类药,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等,该类药润性补,具有养心血、安心神的作用,用于心肝血虚、心神失养所致的虚烦不眠、心悸怔忡、健忘等神志不宁的虚症。
此外,寒,如平肝息风药有钩藤、羚羊角、茅香;开窍药有牛黄、冰片,也有增强抑制状态的作用。 清热 药中的栀子、黄苓、丹皮、赤芍,也有相同的作用。
动物的应激反应药物三
降低交感肾上腺神经的兴奋性
各种寒凉药物可以不同程度的使动物的心率减慢,尿中肾上腺素排出量减少,使参与合成儿茶酚胺的多巴胺?羟化酶(DBH)活性降低,并可使尿 内分泌 17OHCS排出量减少,氧消耗降低,使交感肾上腺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其代表为知母。
动物的应激反应药物四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现已发现,有些清热药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如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生地黄、丹皮、赤芍、龙胆草能提高T淋巴细胞数量,并增强其功能;黄连、黄芩、蒲公英、金银花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丹皮、赤芍可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石膏、犀牛角、生地、丹皮、赤芍、金银花、野菊花、大青叶、龙胆草、夏枯草、金乔麦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鱼腥草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能力,穿心莲能增强溶菌酶的活性;青蒿能诱生干扰素。
利水渗湿药中的茯苓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其主要作用表现为:显著提高实验动物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其吞噬指数,并能对抗免疫抑制剂醋酸强的松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可使胸腺和淋巴结增重;可减轻COR射线照射所造成的白细胞减少症;增强细胞免疫反应。茯苓能明显促进抗体形成,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补虚药可增强或调节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补虚药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有:一方面可升高外周白细胞数,如人参、黄芪、刺五加、灵芝、女贞子、甘草等,灵芝不仅能明显增加正常人的白细胞数,也能提高白细胞养活时的细胞数目;另一方面,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如党参、黄芪、白术、灵芝等。补虚药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有:增强或调节细胞的免疫功能,许多补药可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如虫草、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九、参汤,均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人参、黄芪、当归、*羊霍,能诱生干扰素。人参、当归、刺五加等,都能增强白细胞介素的释放,增强或调节体液免疫功能。人参能提高免疫球蛋白IgM的含量,黄英使血中的IgM、IgE、cAMP的含量显著增加,党参、白术等能使血清中的IgE含量显著上升。
祛 风湿 药中的刺五加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其吞噬异物和抗原的能力,并提高血清中抗体的浓度。
根据这些中药的功能,可给畜禽投服适当的中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应激反应的发生。
动物的应激反应药物五
改善局部 血液 循环
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微循环,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由于改善了血液流质学特性(浓度、黏性、凝集性和聚集性)而产生间接效果,使流动缓慢的血液流动加速;其次,改善微循环血管形态,表现为解除微血管痉挛,减轻循环内红细胞的瘀滞和汇集,使微血管通透性降低,微血管周围渗出减少,如川芎、丹参、蒲黄、红花、当归、益母草都有类似的作用。
动物的应激反应药物六
保护黏膜
有些中药具有保护黏膜的作用。地黄、党参、丹皮、大黄等中药给动物服用后,可起到迅速保护黏膜的作用,使刺激原无法刺激黏膜,这种作用和胃新膜辣椒素敏感神经元有关;滑石粉具有抑制炎性分泌的作用,形成一层被膜,防止异物和细菌侵入,还能阻止有毒物质在胃肠道内的吸收,从而起到了保护作用。
动物的应激反应药物七
降低炎症的发生
中药的抗炎作用主要有: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浆液渗出,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伤口的愈合;减少渗出和白细胞向炎灶聚集;抑制水肿;抑制透明脂酸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炎作用。清热 解毒 类药和其他中药,如陈皮、丹皮、桃仁、三七、桔梗可起到降低炎症反应发生的作用。
茯苓泡茶的功效
看你病得重不重了,一般3--5剂。市场价格约3块钱每剂。 四君子汤 方名 四君子汤(简称:四君汤)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异名白术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分类 补益剂-补气 组成 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功用 益气健脾。 主治 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方论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 禁忌 斟酌。 方解 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本方与理中丸比较,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化裁 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附方 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 附注 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文献 方论 江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实验研究) 1、调整胃肠功能 《新中医》1978(5):53,《新医学》1979(7):305,四君子汤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拮抗乙酰胆碱和组织胺等作用,促使处于紊乱状态的胃肠分泌、消化、运动及营养功能恢复正常,并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因而亦有利子胃肠溃疡的愈合。 2.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63,四君子汤中党参、白术、茯苓二药配伍或三药配伍(除配炙甘草者外),都能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单味党参作用最显著。炙甘草为一拮抗剂,其拮抗作用与本晶在配伍中的用量有关(含1/3时,拮抗作用明显,含1/5或1/7时,作用不明显)。《新医药学杂志》1979(6):60,《江苏中医杂志》1980(2):32,四君子汤在体外能够较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斑形成。本方去甘草后煎汤内服,可使人体血清IgG含量较显著地上升,使自然玫瑰花瓣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366,对营养不良所致小鼠胸腺萎缩和功能降低者,可促使其恢复。以上结果证明,四君子汤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为本方扶正御邪的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3.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的生成 《中医研究通讯》1963(8):3,四君子汤能使失血动物血象中的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并可促进网织红细胞转化为红细胞。4.其它 《教学动态》1979(1):23,四君子汤能使服药小鼠肝细胞内的肝糖元含量显著增加,因而有利于肝组织的修复。《中医研究通讯》1963(8):3,四君子汤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神经、心脏和内分泌腺)而促使血压上升,改善休克。 四君子汤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组成白术 人参 黄耆 茯苓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21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功用益气补肺。 主治肺损,皮聚毛落。 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去芦)、茯苓(去皮)、黄耆(蜜炒)、川芎、陈皮、半夏(姜制)、天麻、桔梗(去芦)、白芷、当归各等分,甘草减半。 来源《回春》卷四。 主治气虚湿痰头眩。 方法上锉1剂。 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白术怎么祛斑
其实白茯苓是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导语:现在好多中草药都是非常有作用的,我们可以用它来治我们身上的毛病的,大家可以好好借鉴一下我所讲的还是相当管用的,白术用来祛斑需要怎么做呢?大家去看看。那么,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吧。
白术,别名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区湿地。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
白术的作用
1、利尿作用: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对各种动物如大鼠、兔、狗都有作用。
2、降血糖作用:家兔灌胃煎剂或浸膏,血糖稍有降低。大鼠灌胃煎剂有加速体内葡萄糖的同化因而降低血糖。小鼠内服煎剂有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减少作用。
3、强壮作用:白术煎剂灌胃1mol或6g/kg,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和增强游泳耐力,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呈活化作用,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及其溶酶体消化平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在白细胞减少症时,白术有升白作用。白术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IgG明显增高。说明白术有健脾胃、壮身体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4、抗凝血作用:白术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术煎剂0.5g/kg灌胃1~4周,能显着延长大鼠凝血酶元的时间。其作用较双香豆素弱,但较Butadion为强。根的作用比茎强。健康人服用5%根煎剂,每次1汤匙,每天3次,4天后凝血酶元时间及凝血时间均显着延长,停药后10天上述指标恢复到给药前的水平,酒精浸出液也有效果,但维持时间较短。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白术有血管扩张作用。对心脏呈抑制作用,剂量过大时可致停博,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0.1g/kg,血压轻度下降0.25g/kg时,血压急剧下降,3~4小时内未见恢复。
6、抗肿瘤作用:体外试验表明,白术挥发油中之中性油对食管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7、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过去报道,白术对胃肠道功能(如胃酸的胃液分泌,推进性肠蠕动等)无影响,亦无抗溃疡、抗炎和镇痛作用,不影响正常体温,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后者被认为可以作为与苍术相区别的依据。
8、抗菌作用:水浸液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抑制作用。近报道白术煎剂和四君子汤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无杀菌作用。
9、促进造血功能:白术煎剂1g/kg,0.2ml/只皮射能促进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的生长。对于用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
10、促进蛋白质合成:白术煎剂10g/kg灌胃,连续7天,明显促进小鼠小肠蛋白质的合成。
11、其它作用:白术对呼吸有短暂的兴奋作用,另外白术对家兔、肠鼠、大鼠和小鼠的子宫平滑肌有明显抑制作用,白术煎剂对小鼠因四氧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大白鼠十二指肠给药,可明显增加胆汁分泌。少量挥发油有镇静作用。
白术祛斑的方法
1、白术美白面膜
用法:将白芍粉,白术粉,白茯苓粉各小许,用食醋小许,清水适量浸20至30分钟,然后涂上脸面,待水份吸收后洗去。
食法:可直接用白开水送服中药粉。内调外用,效果更好。
2、白术甘草茶
材料:白术15克,甘草3克,水600毫升,绿茶3克。
用法:将白术、甘草加水,煮沸10分钟,加入绿茶即可。分3次温饮,再泡再服,日服1剂。
功效:健脾补肾,益气生血
3、白术祛雀斑面膜
材料:白术粉10克,水、酿造白醋适量。
用法:将白术粉用水、适量白醋调匀,均匀涂抹脸上,15~30分钟洗去即可。
功效:可治雀斑和黑斑。
4、白术嫩肤粉
用法:每晚洗面后取白术粉搽于手、面部,次日清晨洗去。
功效:滋润肌肤,这比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装品都有效且无副作用,不刺激肌肤,尤其是在晚上。
白术祛斑的注意事项
1、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2、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3、《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结语: 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应该知道了好多关于白术祛斑的相关知识了吧,还是相关有用的吧,我们可以好好利用白术的作用做一些食疗什么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大家不妨尝试一下吧,希望我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