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物疗法大全图片-中华食物疗法大全

tamoadmin

中华食物疗法大全图片-中华食物疗法大全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成书于汉之前,相传系秦越人所著。其内容亦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之不足。 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从而丰富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公元三世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深入钻研《素问》、《针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基础上,广泛采集众人的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书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实为112首,因其中的禹余粮丸有方无药),《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西晋医家皇甫谧(公元215~282)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的基本内容,进行重新归类编排,撰成《针灸甲乙经》12卷,128篇。该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其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针刺手法、刺禁、腧穴主治等。书中经过考查确定了当时的腧穴总数和穴位349个(包括单穴49个,双穴300个),论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与禁忌,总结了操作手法等,对世界针灸医学影响很大。公元701年日本政府制定医药职令时规定,本书为医学士必修书。 公元610年,巢元方等人集体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全书共50卷,分67门,载列证候1,700余条,分别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疾病的病因病理和症状。其中对一些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原理已描述得比较详尽而科学。例如:对某些寄生虫的感染,已明确指出与饮食有关;认为绦虫病系吃不熟的肉类所致。书中还记载了肠吻合术、人工流产、拔牙等手术,说明当时的外科手术已达到较高水平。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内外交通发达,外来药物日益增多,用药经验不断丰富,对药物学成就进一步总结已成为当时的客观需要。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集体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名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州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在国外影响较大。公元713年,日本官方就以此书的传抄本规定为学医的必读课本。 唐代医家孙思邈(公元581~682)集毕生之精力,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分为30卷,合方论5,300首;《千金翼方》亦30卷,载方2,571首。二书还对临床各科、针灸、食疗、预防、养生等均有论述。尤其在营养缺乏性疾病防治方面,成就突出。如认为瘿病(指甲状腺肿类疾病)是因人们久居山区,长期饮用一种不好的水所致,劝告人们不要久居这些地方;对夜盲病人,采用动物肝脏治疗等。公元752年,王焘著成《外台秘要》,全书共40卷,1,104门(据今核实为1,048门),载方6,000余首,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 宋代对中医教育比较重视。宋政府设立“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材的最高机构。学生所学课程包括《素问》、《难经》、《伤寒论》和《诸病源候论》等。教学方法也有很大改进,如针灸医官王惟一曾设计铸造铜人两具(公元1026年),精细刻制了十二经脉和354个穴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之用。考试时,试官将铜人穴位注水,外用蜡封。受试者如取穴正确,可针进水出。是这中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创举。公元1057年,宋政府专设“校正医书局”,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了搜集、整理、考证和校勘,历时十余年,约在1068~1077年陆续进行。目前我们所能读到的《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外台秘要》等,都是经过此次校订、刊行后流传下来的。 公元十二至十四世纪的金元时代,中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四大家、即:刘完素(公元1120~1200),认为伤寒(泛指发热性疾病)的各处症状多与“火热”有关,因而在治疗上多用寒凉药物,被后世称之为“寒凉派”:张从正(约公元1156~1228),认为病由外邪侵入人体所生,一经致病,就应祛邪,故治疗多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被后世称之为“攻下派”;李东垣(公元1180~125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时重在温补脾胃,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土”故被后世称之为“补土派”,朱震亨(公元1281~1358),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即认为人体常常阳气过盛,阴气不足),治疗疾病应以养阴降火为主,被后世称之为“养阴派”。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1593)亲自上山采药,广泛地到各地调查,搞清了许多药用植物的生长形态,并对某些动物药进行解剖或追踪观察,对药用矿物进行比较和炼制,参考文献800余种,历时27年之久,写成了《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公元十七至十九世纪,由于传染病的不断流行,人们在同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了温病学派。如明代吴有性认为传染病的发生,“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他称之为“戾气”。他指出“戾气”的传染途径是自口鼻而入,无论体质强弱,触之皆病。这就突破了中医学历来认为的病邪是由体表进入人体的传统理论,在细菌学尚未出现的十七世纪中叶,这无疑是一伟大创举。到了清代,中医在治疗温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方面成就的代表著作有叶桂的《温热论》、薛雪的《湿热条辨》、吴瑭的《温病条辨》及王士雄的《温热经纬》等。 清代医家王清任(1968~1831)根据尸体解剖和临床经验写成《医林改错》,改正了古代医书在人体解剖方面的的一些错误,强调了解剖知识对医生的重要性,并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与治疗方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一些医家逐渐认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因此试图把两种学术加以汇通,逐渐形成了中西医汇通学派。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是:唐宗海(1862-1918)之《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朱沛文约19世纪中叶)之《华洋脏腑图像合纂》;张锡纯(1860-1933)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中医药学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它与现代医药共同构成了我国卫生事业,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

什么食物可以抗过敏?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曾碧红

姜是一种亦食亦药的植物。姜与葱、蒜、韭同属晕辛之菜,《吕氏春秋》中说“和之美者,有扬朴之姜”,对姜的味道进行了赞美。它有清口、驱寒、健胃、提神的作用,对人体极有益。生姜既是调味佳品,又是鲜食蔬菜,还是一种常用的中药。

姜主要有生姜和干姜两大类:

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毒的功效,用于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内服: 煎汤3 9克;或捣汁。

外用: 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Tips:

1.生姜即鲜姜、生姜片,指原药洗净后,切片入药者。

2.秋社前后新芽顿长,尖微紫时,叫紫姜,或叫作子姜,秋分后的宿根叫作母姜。

3.煨生姜即煨姜,是指生姜用草纸包好,置灰火中煨至草纸焦黄,除去焦纸,切片入药者。

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具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用于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内服:煎汤,3 10克。

Tips:

1.干姜指干姜片,又名淡干姜、泡姜,为原药除去杂质,洗净略泡,润透切片,晒干入药者。

2.炮姜即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成棕**而入药者。炮姜温里作用减弱,而长于温经止血,炮姜与干姜作为药用属于两个不同的中药。

现代医学研究,生姜含辛辣和芳香气味的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姜油萜、姜酚、龙脑、芳樟醇、枸橡醛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对人体防病治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抗氧化、防衰老

生姜中的姜辣素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很多。所以,常吃生姜不仅能抗衰老,而且还可明显消除“老年斑”。

2、防治心血管疾病

生姜含有水杨酸相似的特殊物质,提取这种物质,经稀释作为血液稀释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栓形成了人心肌梗有特殊疗效。英国学者发现生姜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维护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

3、抗菌、抗癌作用

所含姜油酮和姜烯酮,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金**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皮肤致病菌及阴道滴虫亦有杀灭作用。西德学者发现,生姜汁可预防皮肤癌,抑制癌细胞生长繁殖,有助于人体抗癌保健。

4、抗风湿作用

丹麦奥丹斯大学教授奇斯纳说,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连续食姜3个月,肿痛症状会大大减少,关节僵硬现象可缓解;日本学者指出,每次1/3茶匙的姜粉,每日3次,坚持吃上一段时间,对风湿性关节炎确有奇效。

此外,生姜口服能增进食欲,利胆、促进血液循环和发汗解表,对防治晕病、治疗妊娠呕吐皆有良效。生姜油、姜辣酮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和抗惊厥等药理作用。

姜的营养价值很丰富,含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等营养成分,还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C等。

生姜解毒便方

生姜100克,洗净,切成细丝,榨汁饮服,每日3次。治食鱼虾蟹中毒。

“神仙粥”通治寒暑湿感冒

糯米150克,生姜5片,加水2碗,放入砂锅内煮沸后,加入带须葱白5枚,煮至米熟,再加米醋50毫升,和匀,趁热食粥(或只饮粥汤亦可)。食粥后即履被而卧,以微汗出为度。

此方有扶正祛邪,发汗解表的功效。老年体虚,外感风寒、薯湿所致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恶寒发热等,均可辅以食疗。

——此方源自《坚瓠集》

防治流感方

生姜片30克,青大蒜头20克,红糖50克,水700毫升。上4味放入小锅,煎熬约半小时,剩500毫升停火,睡前一次温服,连服3-6次。适用于流行性感冒、怕冷、发热、鼻塞、头痛。

——中医研究院《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干姜15克,制附片10克,北五味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功效温补脾肾。适用于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气喘、面青唇紫、呼多吸少、痰白清稀、四肢冷、舌谈微胖。

——源自《福建中医药》1992年第5期

治风湿关节炎

生姜、大葱、辣椒各9克,因面条煮食,趁热吃下,以出汗为度,连服10日,每日2次。治类风湿关节炎,适用于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酸痛,痹症初起者食用。

——此方来自马文飞《食物疗法》

改善阳虚体质的良方

羊肉500-1000克,当归15-30克,生姜15-30克,入砂锅共炖,羊肉将熟烂时调味,再炖数分钟,吃肉喝汤。功效温中补虚、养血散寒,适用于妇女和老年人表现为气血两虚、阳虚怕冷一米有虚寒腹痛者。

——此方为医圣张仲景名方

治咽喉痛简便方

生姜100克,白萝卜200克,共捣烂取汁,频频含咽。适用于急性咽炎,失声,喉咙痛。

——此方源自《中国民间偏方大全》

生姜阴虚内热

血热妄行者忌服

孕妇慎服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曹礼慧

药盾公益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中医古典书籍有哪些

蜂蜜、金针菇、红枣等食物可以抗过敏。

1、蜂蜜

常喝蜂蜜有助远离伤风、瘙痒、咳嗽等季节性过敏症状。蜂蜜能够预防过敏的原因在于其中含有微量的蜂毒。蜂毒是蜜蜂体内的一种液体,在临床上被用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此外,蜂蜜里还含有一定的花粉粒,常喝会对花粉过敏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

2、金针菇

经常食用金针菇有利于排除体内的重金属离子和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废物,有效增强机体活力。金针菇菌柄中含有一种蛋白,可以抑制哮喘、鼻炎、湿疹等过敏病症,健康人也可以通过吃金针菇来加强免疫功能。

3、红枣

红枣中含有大量抗过敏物质——环磷酸腺苷,可阻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凡有过敏症状的患者,可以经常服用红枣。

4、胡萝卜

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能有效预防花粉过敏症、过敏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扩展资料

1、抗过敏“按钮”之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重要腧穴,位于外膝眼下约四横指处,左右腿各一。

足三里长于补益胃气,其抗过敏原理在于按揉足三里使得胃气向上升发到达头面部,从而营养头面部的经络,开通鼻窍,对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有一定缓解。

2、抗过敏“按钮”之迎香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的鼻唇沟处,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交汇穴。按揉迎香穴可以疏通经脉,使气机通畅,从而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各种症状。

用指腹点揉该穴,有微微酸胀感为宜。出现过敏打喷嚏的情况时揉一揉迎香穴,有时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鼻腔也会感觉舒服很多。

3、抗过敏“按钮”之百虫窝

百虫窝又名血郄(xì),属于经外奇穴,出自明代《针灸大全》,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风湿痒疹、阴囊湿疹、下部生疮等皮肤疾病均有比较好的效果。

由于本穴善治各种虫邪侵袭之病,有如直捣百虫之窝穴,故如此命名。它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向上约四横指处,左右腿各一。

坐正屈膝或仰卧取穴按揉,有祛风活血、驱虫止痒之效。用拇指指腹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而揉之,出现明显酸胀感为宜。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春季健康:四种食物助你抗过敏

人民网-身上藏着3个抗过敏“按钮”

鸭卵,鸭卵能吃吗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吃牛排会不会长胖

鸭卵

 别名:鸭子、鹜实、鹜元、鸭蛋。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肺、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鸭科动物家鸭Anas domestica Linnaeus.的卵。

形态特征:鸭蛋呈卵圆形,长径5-9cm,表面类白色或淡青绿色,外壳坚硬,光滑,皮破后内有白色厚膜,较坚韧。蛋清呈胶体,无色半透明,遇热固化变性成白色固体,蛋清内有2条系膜与蛋黄相连。蛋黄**或橘红色,胶体外有核膜包围,遇热易固化呈固体,手搓易呈粉状。气微腥,味淡。

鸭卵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煮食或开水冲服,1-2个。宜盐腌煮食。

炮制:四季均可宰杀,秋、冬季更适宜。取鸭蛋鲜用,或加工成咸蛋、变蛋(皮蛋)。

鸭卵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清肺,平肝,止泻。

主治:胸膈结热,肝火头痛眩晕,喉痛,齿痛,咳嗽,泻痢。

鸭卵的配伍

1、治鼻衄,头胀头痛:青壳鸭胆10个,马兰头250g。同煮,蛋熟后,将壳敲碎,再煮蛋至乌青色。每日适量,吃蛋喝汤。(《食物中药与便方》)

2、治高血压:每日吃皮蛋2-3个,不用咸味,淡吃,或用糖醋蘸食。(《食物中药与便方》)

3、治妇人胎前产后赤白痢:生姜(取自然汁)适量,鸭子一个(打碎,入生姜汁内搅匀)。共煎至八分,入蒲黄三钱,煎五七沸,空心温服。(《医钞类编》鸭蛋汤)

4、治黄疸初时便溏不爽者:青壳鸭蛋敲小孔,纳朴硝,纸封炖熟,日二服。效。(《?溪单方选》)

5、治妇人无子:月经净后,每日用青壳鸭蛋一个,针刺七孔,蕲艾五分,水一碗,将蛋安艾水碗内,饭锅蒸熟食之。每月吃5-6个。(《?溪单方选》)

6、治颈淋巴结结核:鸭蛋2只,大蒜90g(去皮),同放锅内,加水适量同煮,待鸭蛋煮熟后,去壳再煮片刻。稍加调味后饮汤吃蛋和大蒜。本方肺结核患者也可经常食用。(《中华食物疗法大全》大蒜鸭蛋汤)

鸭卵的禁忌

不宜多食;脾阳不足,寒湿泻痢,以及食后气滞痞闷者禁食。

1、《本草经集注》:不可合鳖肉食之。

2、《食疗本草》:发气,令背膊闷。小儿食之,脚软不行,爱倒。盐腌食之,即宜人。

3、《日华子》:多食发冷疾。

4、《食性本草》:生疮毒者食之,令恶肉突出。

5、《日用本草》:发疮疥。

6、《饮食须知》:妊娠多食,令子失音,不可合李子食,害人;合桑椹食,令妊娠生子不顺。

7、《药性切用》:闭气,滞下忌之。

求牛肉和肌肉 牛蛙的营养成分

你好!!

说吃牛肉不会长胖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牛肉蛋白质中所含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成分丰富,因此营养价值很高,而且非常适合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及病后恢复期的人。

再有,从牛肉的化学组成和营养成分看,属于健康肉食品。

牛肉每100g(食部)含蛋白质20.1g、脂肪、1O.2g维生素,B10.07mg、维生素B20.15mg、钙7mg;磷170mg、铁0.90mg,又含有胆隘醇125mg。

你看,牛肉的脂肪含量才10.2克,显然比猪肉要低的很多拉(猪肉的脂肪含量每百克达到了37克!!)因此,吃牛肉不会长胖的, 尽管放心啦。

另外,牛肉兼有食疗和药疗的功能:

一: 食疗:

1、南瓜炖牛肉:治肺痈;牛肉配胡椒,荜菝,治胃虚寒。

2、仙人掌炒肉(中华食物食疗大全):肾虚者。仙人掌50s、牛肉100g,仙人掌去刺;切细,牛肉切块,炒熟,调味后屹牛肉。主洽胃脘痛,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胃肠道出血等痛症。

3、辣椒炒牛肉:牛肉丝250g;青辣椒1只、 红辣椒1只、黄精15s、酱油1匙半、生粉半匙、麻油1匙;菜油1匙、姜丝、黄酒少许。安养五 脏、益脾胃,润心肺,柔软筋骨。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肥胖者食用的佳品。

4、草果煲牛肉(食疗法):草果、牛肉 200g、生姜二片、食盐少量,草果洗净,加清水 适量煨汤,饮汤食牛肉。治虚寒性胃痛,胃寒饮食停滞,腹胀满,脾虚食欲不振,手足冷感等症。

5、牛肉粥(粥,炖.饮料)鲜牛肉50g,洗净,切成肉丁,糯米loog,入沙锅内煮粥,待肉粥熟,加入调味品,稍煮2-3沸即可服。治老年体弱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

求解,减脂期间吃牛排会长胖吗

我家经济不好很少吃牛肉的哦,,只有过年或到人家吃酒的时候有的吃呢,,,,,,,,,,,,,,,,,,牛肉的营养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牛肉是常见的一种肉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我们平常所吃的牛肉一般为黄牛或水牛的肉。黄牛和水牛均为牛科动物,黄牛体长1.5- 2m,体重250kg,体格健壮结实,全国各地均有饲养。水牛比黄牛肥大,其体长达2.5m以上,而且头上的角长而扁,有一定的攻击性,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以南方水田地区为多。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牛肉蛋白质中所含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成分丰富,故营养价值高。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及病后恢复期的人吃牛肉非常适宜。

牛肉的化学组成因牛的种类、性别、年龄、生长地区、饲养方法、营养状况、体躯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每100g(食部)含蛋白质20.1g、脂肪、1O.2g维生素,B10.07mg、维生素B20.15mg、钙7mg;磷170mg、铁0.90mg,又含有胆隘醇125mg。

经研究证明,牛肉还含有种种含氮物质的特殊成分,如:肌醇、黄嘌呤、次黄质、牛磺酸,分子量较低的蛋白质(如际类、胨类)、肽类(如肌肽、鹅肌肽)、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尿酸、尿素氨;又含不含氮的化合物如脂肪、乳酸、糖元、无机盐等,以上这些及一部分未探明的人体必需成分,使牛肉在餐桌上备受欢迎,在肉食当中独领风骚。

牛肉的药疗

牛肉是一种很好的食品,这对我们来说是无可非议的,可是当你在大口吞嚼享受这一美味之时,你是否会想到它还是一味良药呢?牛肉主要的功效为: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主治:虚损赢,消渴,脾弱不运,癖积,水肿:腰膝酗软。用法为:内服,煮食,煎汁或入丸剂。     

牛肉的不凡功用,在祖国医学典籍中广有记载。牛肉入药首载于《别

录》,谓:“治消渴,止腹泻;安中益气,养脾胃”;《医林纂要》中有:“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千金·食治》“止唾涎出”;《纲目》:“盖肉者谓之药也,熟而为之液,无形之物也。故能由肠胃而透肌肤、毛窍、爪甲,无所不到。在表者,因吐而得汗,在清道者自吐而去,在融道者自利而除,有如洪水泛涨,陈错顺流而去盎然涣然,润泽枯槁,而有精爽之乐也。牛肉作为药的历史源选流长,在医者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牛肉药疗方

不但古籍典著在理论上的记录多不胜数,牛肉在医药实际应用中也是被应用的非常广泛。金元四大家之一,丹溪朱氏用“倒仓法”以牛肉“治疗瘫劳蛊癞等症,推陈出新,扶虚补损,可吐可下”效果甚奇,并有“夫牛肉全重厚和顺之性,润枯泽槁;岂有损也”的感叹。

在《药性载成》记载中,著名的“霞天膏”就是用牛肉熬制出来的,用以主治虚劳羸瘦、中风偏废、脾虚痞积、消渴,其制作方法为:用嫩黄牛肉二十斤洗净,水煮成肉糜,去渣取液,浓缩少量黄酒收膏,呈琥珀色,待冷后,分切成块,晾干备用,寒月温服,每次六钱,逐加量,久服有效。该方又适于治疗脾胃久泻。

在《饮膳正要》中牛肉脯方以“牛肉五斤,胡椒五钱,荜芨五钱,陈皮二钱,早果二钱,缩砂二钱,良姜二钱上件细末,生姜汁五匙,葱汁一匙,盐四两,同肉拌匀,腌两日,取出,焙干,做脯,任意食之”来治疗脾胃久冷,不思饮食。《范汪方》:“治伤寒,热毒,手足肿欲脱;以牛肉裹之,肿消痛止”。

《经验秘方》:“治腹中痞积,牛肉120g切片,以风化石灰3g擦之,蒸熟食,常食痞积自下”。《奇效良方》:“犊髓全阳膏”治老年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目眩耳鸣,夜尿频多,小牛犊儿一头,黄芪;500g,官桂、良姜,陈皮;甘草、川椒各120 盐30s,米酒10g;上药和酒,同入锅内,用水添至八分锅,小火熬肉,烂如泥,取骨髓尽化,滤去肉、骨;药但存稠汁收贮取汁调和任意食用,以尽为度,牛犊甘漫画,纯阳之品,益肾壮阳,补虚生精等等。

在古籍中,关于牛肉药用的记载,非片纸所能容,故仅以以上为例,在此不再多举。从此不难看出,牛肉不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肉类之一,也是“良药’中的上上品。其入药价值如此之大,还真能令人吃上一惊呢!

牛肉的食疗

在配伍入药中牛肉大显身手,表现不俗;在食疗中亦是成绩斐然。食疗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疗有其独特的疗法和作用,是简单易行的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在“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理论指导下,配合十五用以治病,寓药物于十五中,既无服药之苦楚,且营养丰富,有助于健康。

中国古代医家早就发现医食同源的道理,《周礼天宫》“五味、五谷、五药以养其病”《黄帝内经》“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用之,以补益精气”。

食物和药物虽然不同类别,但可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食疗资源丰富,简便易行。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创造、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又容易调配的食方、验方和秘方。

当然,食疗配伍多种多样,不过,平时您是否会想到改变一下食用牛肉的方法,通过牛肉这道常菜来疗养或保健您的身体呢?

既然牛肉有如此之大的药用价值。而且烹制方法又是如此简便,那么我们不妨买上两斤牛肉,烹制出一两道菜来与家人一起享用。这样既满足了我们的日常饮食之需,又达到了日常保健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牛肉食疗方

1、南瓜炖牛肉:治肺痈;牛肉配胡椒,荜菝,治胃虚寒。

2、仙人掌炒肉(中华食物食疗大全):肾虚者。仙人掌50s、牛肉100g,仙人掌去刺;切细,牛肉切块,炒熟,调味后屹牛肉。主洽胃脘痛,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胃肠道出血等痛症。

3、辣椒炒牛肉:牛肉丝250g;青辣椒1只、  红辣椒1只、黄精15s、酱油1匙半、生粉半匙、麻油1匙;菜油1匙、姜丝、黄酒少许。安养五 脏、益脾胃,润心肺,柔软筋骨。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肥胖者食用的佳品。    

4、草果煲牛肉(食疗法):草果、牛肉 200g、生姜二片、食盐少量,草果洗净,加清水 适量煨汤,饮汤食牛肉。治虚寒性胃痛,胃寒饮食停滞,腹胀满,脾虚食欲不振,手足冷感等症。

5、牛肉粥(粥,炖.饮料)鲜牛肉50g,洗净,切成肉丁,糯米loog,入沙锅内煮粥,待肉粥熟,加入调味品,稍煮2-3沸即可服。治老年体弱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

6、牛肉冻:鲜牛肉1000g,黄酒250g,将牛肉洗净切小块,放入大沙锅中,加清水适量,以高出牛肉4-5cm为佳。用中火煎煮,每小时取肉汁一次,再加水补足,继续煎煮,共取肉汁3-4次。将肉汁合并,用小火煎熬。至粘稠时加入黄酒,继续煎熬至肉汁粘稠时离火,晾凉收贮即成。补气健脾,和中止泻,强筋骨。

7、当归参芪牛肉汤:用于虚赢少气,自汗乏力,与黄芪、当归配伍加清水煮熟,去药饮汤食肉。

8、首乌牛肉汤:何首乌15g、牛肉250g、远志3g、龙眼肉9g、红枣10枚、竹笋30g、乌豆90g(乌豆先浸一夜)。牛肉与乌豆先煮,其余后下。治虚劳,证见头晕眼花,神疲乏力,手足麻木,消瘦,头发早白等。

9、椒茴牛肉汤:牛肉750g、胡椒25g、大茴香15g。水炖。温中散寒,消食祛积,理气和胃。主治寒滞脾胃,腕腹冷痛,食少呕吐。食入不化等。

10、归枣牛肉汤:牛肉500g、当归50g、红枣10个。冷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煲3小时,调味共用。补血调经,主治血虚闭经,月经失调。

11、肉苁蓉炖牛肉:牛肉60g、肉苁蓉30g、菟丝子15g、莱菔子(萝卜籽)10g、生姜二片冷料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煲3小时,调味共用。补肾益精,降脂延年。主治高血压,未老先衰,肾虚精亏者。

12、蚕豆炖肉(中国食疗大法):鲜蚕豆(或水发干蚕豆)250g,精牛肉500g,葱、姜、盐各少许,用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熬至牛肉熟后,加鲜蚕豆,继续炖熬至熟。有健脾利湿功效,主治虚弱体质,水肿,慢性肾蛋白尿。

13、姜汁牛肉饭(饮食疗法):鲜牛肉糜100-150g,姜汁20-40滴,酱油、花生油少许,梗米500g,将肉糜、姜汁、酱油、花生油拌匀,倒在半熟饭上再蒸15分钟即可。主治病后脾胃虚弱,筋强神乏,大便溏泻,久泻脱肛,体虚浮肿。

14、黄芪牛肉粥:炙黄芪一两,党参三钱,*羊藿五钱(包煎取汁):牛菲力肉120g,蛋一只,梗米一杯,药汤1000ml,葱、姜、芹菜各5g,酒、盐适量。补益元气,安神好眠,健脾胃。

15、黑汁牛肉汤:牛肉60g、黑豆15g、黑芝麻5g、黑枣15g、黑木耳10g,冷料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煲3小时,调味共用。降脂养血,补肾黑发;主治须发早白属血虚肾虚者。

16、良姜牛肉汤:牛肉60g、良姜、干姜各50g。冷料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煲3小时,调味共用。温中散寒,补虚健脾。 牛蛙 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蛙科中的大型种类,体重可超过一公斤。牛蛙原产于北美洲,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 牛蛙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味道鲜美。每100克蛙肉中含蛋白质19.9克,脂肪0.3克,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食品,备受人们的喜爱

吃牛排不会长胖的。这可不是随便说的,每百克牛排的热量是107.00千卡,蛋白质是22.20克,脂肪0.90克。牛肉富含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牛排的脂肪含量比其他肉类偏低,因此,吃牛排是不会发胖的。

:

牛排,或称牛扒,是块状的牛肉,是西餐中最常见的食物之一。牛排的烹调方法以煎和烧烤为主。 欧洲中世纪时,猪肉及羊肉是平民百姓的食用肉,牛肉则是王公贵族们的高级肉品,尊贵的牛肉被他们搭配上了当时也是享有尊贵身份的胡椒及香辛料一起烹调,并在特殊场合中供应,以彰显主人的尊贵身份。?

清末小说中已出现牛排、猪排等西菜菜名,可能是因形似上海大排(猪丁骨),故名排。而在上海话里,排发[ba]音,广东又作牛扒。